蛻變的尷尬——對百年中國現代化與報刊話語嬗演關系的研究
文章來源:湖南社科網 作者:省社科聯科研組織處 時間:2011-06-11 08:00:00湖南省師范大學新聞傳播學院院長、博士生導師田中陽教授的著作《蛻變的尷尬——對百年中國現代化與報刊話語嬗演關系的研究》(湖南教育出版社)獲得湖南省第九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一等獎。詳細情況簡介如下:
一、內容提要
該書通過對“百年中國現代化與報刊話語嬗演關系的研究”揭示了“現代化歷史進程與百年中國傳播”的某些規律。全書分五章。第一章“總論”,對話語理論、“中國文化特質與中國話語”、“中國現代化與中國話語”、“中國現代化與百年報刊話語嬗演”等問題作綜合性的分析論述,為后面諸章設定邏輯前提,鑄定理論基礎,開辟論說主線。后面四章選擇“民主”、“科學”、“民族”和報刊自身四個支撐點構成四條基本線索,共同完成“對百年中國現代化與報刊話語嬗演關系”的論證。民主、科學是現代化的精髓,是深刻影響20世紀中國歷史命運的兩位“先生”;民族獨立、民族主義與愛國主義精神的高漲,是半殖民地中國走向現代化的基本前提,也是獲得獨立解放后的中華民族的立身之本,這是中國現代化的題中必有之義;報刊自身規約是對報刊自身生命運行軌跡的話語表述,這也是該課題研究不可或缺的部分。四個支撐點的確定,使書的邏輯結構有了堅實的立體感。
二、創新之處
該成果是一項開拓性研究,它需要從浩如煙海的中國百余年報刊中去探源溯流,它需要從百余年積淀的報海中去確定基本的邏輯支點,它需要運用諸如現代化、本土化、話語這樣的理論視角和價值理念去統領、辨析、升華這無比繁雜的材料,等等。
確如有的評論所說,它是“新聞傳播研究的新拓展”,是“一部具有開拓性價值的標志性學術專著”,(《三湘都市報》2007年5月3日A16版),是對“新聞傳播史研究的新探索”(《湖南日報》2007年6月3日A3版),“是本土化傳播學的一項突顯成果”(《書屋》2007 年第5期),等等。
由于50年代中期至“文化大革命”結束20余年極左思潮的影響,中國新聞學的研究一直步履維艱,而傳播學作為資產階級的學問被拒之于國門之外,直至70年代末才引入國內。中國的新聞學、傳播學的研究有待深入。從新聞傳播史的研究來說,方漢奇先生主編的《中國新聞事業通史》是“通史”的代表作,吳廷俊先生的《新記大公報史稿》是個案研究的代表作,這些著作都具奠基性意義,都在做整理爬梳史料的工作。而從歷史的主航道探源溯流,從現代化、本土化、話語這樣的歷史文化視角和理論價值視角來觀照百余年的材料,探討百余年中國歷史文化與新聞傳播之間內在的嬗演規律,則凸顯了該著作突出的原創價值。
三、社會反響
該項研究在學界已有較大反響。此專著為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現代化歷史進程與百年中國傳播》成果,在全國哲學社會科學規劃辦組織的基金項目成果鑒定中評為優秀,為該批鑒定為全國優秀的12項成果之一。書中的某些章節已作為13篇論文在省部級以上學術刊物發表,其中中國社科院新聞與傳播研究所主辦的《新聞與傳播研究》發表1萬余字的長文,在CSSCI類刊物發表8篇論文。這些論文由人大復印資料《新聞與傳播》全文轉載兩篇,《中國社會科學文摘》兩次轉摘觀點,《新華文摘》三次轉摘觀點,《高校文科學術文摘》一次轉摘觀點,《北大學報》一次轉摘觀點,論文的重要反響近十篇次。
(湖南師范大學供稿)
- 省社科聯召開深入貫徹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學習教育警示教育會
- 湖南省社科聯九屆二次常委會會議召開
- 2025年湖南省社會科學普及主題活動周啟動
- 240余項湖南社科普及活動清單來啦!等你來解鎖……
- 倒計時1天!湖南省社科普及主題活動周明日啟動
- 倒計時2天! 湖南省社會科學普及主題活動周即將啟幕
- 湖南省社科普及讀物專區在湖南圖書館亮相
- 省社科聯開展“書香潤社科·青春擔使命”“五四”青年主題讀書分享會
- 2025年永州市社科普及活動周啟動
- 婁底市社科理論界學習貫徹《習近平文化思想學習綱要》座談會召開
- 《常德通史》編纂工作委員會召開第一次全體會議
- 湖南省周敦頤理學文化研究會召開成立大會暨周敦頤理學思想學術研討會
- 湘潭市社科聯到會祝賀湖南科技大學科學技術現代化研究院揭牌成立
- 湘潭市社科聯赴湘潭醫衛職業技術學院調研立項課題推進情況
- 湘潭市社科聯開展“我愛湘潭我的家”志愿服務活動
- 張家界市社會科學界聯合會第七屆委員會第三次全體會議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