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農經濟效率分工改進論
時間:2011-06-11 08:00:00
湖南科技大學向國成、韓紹鳳教授多年來運用超邊際分析方法從分工視角研究中國農業經濟發展問題,一些有創新性的理論成果發表在《經濟學季刊(中國)》等著名刊物上,《小農經濟效率分工改進論》是他們的研究成果的集中體現,主要有以下四個方面的創新特色。
一、理論體系的創新。本書以分工演化為主線,在城鄉統籌、農業與非農業協調發展中,在農業與農民的專業化、多樣化、迂回化和組織化的統一中求解中國小農經濟的效率改進,把小農經濟效率改進所涉及的主要方面納入到一個統一的理論體系之中,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理論研究體系。
二、基本主張的創新。在人地矛盾及效率公平必然兼顧的約束下,農業生產上“小”的格局短期內不會根本改變,小農經濟依然是中國今后較長時期農業經濟的主體形態。依據分工與報酬遞增思想、美國及日本農業分工的成功發展,認為無論人地矛盾尖銳與否,都可以走深化分工的發展道路。為實現“小而有效”的目標,提出了“中國小農經濟效率改進的基本出路在于分工發展”的主張。
三、理論觀點的創新。本書闡述了一些具有創新性的理論觀點。(1)轉移制約農業與農民分工水平提高的農村剩余勞動力最終需要解決好非農產業發展、非農產業組織及個人產業選擇問題。在非農產業發展上,需要通過提高交易效率和人才素質等方式正確處理好產業升級與產業擴容問題。非農產業發展存在吸收農村剩余勞動力和通過占用農村土地加速剩余勞動力產生的兩難沖突,主張實行土地永佃制,使非農產業發展在組織上走上土地集約式的工業化與城市化道路。(2)農戶兼業化是家庭成員個體的專業化與家庭整體的專業多樣化的統一,是在我國人地矛盾比較尖銳、效率與公平必然兼顧的約束下形成的農戶家庭內分工的均衡形態。(3)闡述了比較優勢理論發展的三大轉變,并明確提出了綜合比較優勢概念。(4)以新興古典模型為基礎,結合交易效率、學習費用深入分析了農業多樣化對小農經濟效率改進的意義,邏輯地得出了提高農民創新能力、分擔農民學習費用、改善農業交易效率等促進農業多樣化發展的基本對策。(5)從分工角度理解農業組織化,組織團隊化與組織市場化都是農業組織化辨證統一的兩個方面。這是不同于理論界絕大多數人把農業組織化狹義地理解為組織團隊化的理論觀點。(6)在對“楊-黃”間接定價理論模型進行適當擴展基礎上,對中國農業組織化沿著集體經濟→家庭經營→農業商業化→農業產業化→農民團隊化的演進路線給出了統一的理論解釋,在本質上是農民綜合比較最終產品及其勞動、中間產品及其勞動的交易效率與風險后選擇最有效的產權實現形式的必然結果。剩余權利主體的缺失使不當的利益組織實現形式所蘊含的機會主義行為得以膨脹,導致了無法承受的內生交易費用,最終使人民公社徹底解體;家庭承包是農民在剩余權利不能充分發揮作用的條件下對內生交易費用最小化組織結構的必然選擇;隨著土地、勞動力和金融等要素市場的逐步發展,交易效率提高,農業投入和農業生產環節市場化程度的提高、龍頭企業與合同型農業組織的發展都是農業組織化發展的具體表現;家庭農場是一種最少產生內生交易費用的團隊組織,在農民團隊化的發展上,今后應把著力點放在家庭農場的發展上;無合同保證市場結構、有合同保證市場結構以及企業結構都有各自存在的條件,應該允許產業組織形式多樣化,允許各種方式相互競爭、相互比照,以形成比較完善的農業產業組織體系。
四、方法運用的創新。本書是國內第一部運用超邊際經濟學系統研究中國小農經濟效率改進的著作,豐富了農業經濟研究的理論方法。
- 省社科聯召開深入貫徹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學習教育警示教育會
- 湖南省社科聯九屆二次常委會會議召開
- 2025年湖南省社會科學普及主題活動周啟動
- 240余項湖南社科普及活動清單來啦!等你來解鎖……
- 倒計時1天!湖南省社科普及主題活動周明日啟動
- 倒計時2天! 湖南省社會科學普及主題活動周即將啟幕
- 湖南省社科普及讀物專區在湖南圖書館亮相
- 省社科聯開展“書香潤社科·青春擔使命”“五四”青年主題讀書分享會
- 2025年永州市社科普及活動周啟動
- 婁底市社科理論界學習貫徹《習近平文化思想學習綱要》座談會召開
- 《常德通史》編纂工作委員會召開第一次全體會議
- 湖南省周敦頤理學文化研究會召開成立大會暨周敦頤理學思想學術研討會
- 湘潭市社科聯到會祝賀湖南科技大學科學技術現代化研究院揭牌成立
- 湘潭市社科聯赴湘潭醫衛職業技術學院調研立項課題推進情況
- 湘潭市社科聯開展“我愛湘潭我的家”志愿服務活動
- 張家界市社會科學界聯合會第七屆委員會第三次全體會議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