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焦慮心態的疏導機制
文章來源:光明日報 2013-10-08 作者:范西瑩 時間:2013-10-09 08:00:00創建公平正義的制度環境,是有效疏導與緩解社會焦慮的制度保證。從其本質意義上來說,公平正義是人們的一種生存理念,是作為調節人們之間社會關系的一種價值的評價標準,是利益關系的衡量尺碼。社會公平正義的實現是每個社會成員崇尚與追求的一個基本信念。一個社會一旦失去公平正義,必定會造成社會成員的心理失衡,從而導致國民心理健康出現惡化,產生社會焦慮問題。當前,我國在總體達到小康水平時仍有城鄉之間、地區之間、不同群體的居民之間發展的不平衡,且差距呈現出進一步擴大的趨勢。這成為我國社會焦慮問題產生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創建公平正義的制度環境對于有效疏導與緩解社會焦慮問題具有重要意義。在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社會公平就是社會的經濟利益、政治利益和民主權利在全體社會成員之間合理的分配,它意味著權利的平等、分配的合理、機會的均等和司法的公正,從而使整個社會的正義得到最大程度的體現和實現。對此,黨的十八大特別強調“要在全體人民共同奮斗、經濟社會發展的基礎上,加緊建設對保障社會公平正義具有重大作用的制度,逐步建立以權利公平、機會公平、規則公平為主要內容的社會公平保障體系,努力營造公平的社會環境,保證人民平等參與、平等發展權利”。
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服務和建設,是有效疏導與緩解社會焦慮的前提條件。隨著改革開放不斷深入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不斷發展,我國經濟體制、社會結構、利益格局和人們思想觀念發生深刻變化。這種空前的社會變革,給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帶來巨大活力的同時,也必然帶來了一些負面影響,成為我國社會焦慮問題產生的重要原因之一。如在社會保障方面,雖然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進入新世紀以來,我國社會保障體系建設取得了重要進展,但目前仍然存在著覆蓋面小、保障水平低以及制度不健全等問題。而在現代社會,社會保障已成為全體國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內容,由于不少國民在社會保障體系上的缺失,加重了他們的社會焦慮感。基于此,要進一步加快健全基本公共服務體系,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解決好人民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在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上持續取得新進展,努力讓人民過上更好生活,保證每一個社會成員都能夠享受到改革開放的成果。
推進和諧文化建設,培養民眾的健康心態,是有效疏導與緩解社會焦慮的重要內容。人類文明進步的歷史充分表明,沒有先進文化的積極引領,沒有人民精神世界的極大豐富,沒有全民族創造精神的充分發揮,一個國家、一個民族不可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改革開放以來的三十多年間,我國在物質文明建設方面取得巨大成績的同時,由于社會分化的加劇和市場經濟的利益驅使,社會所倡導的價值標準與實際生活中人們所奉行的行為準則在某些方面出現背離,不少人處于價值迷茫和社會焦慮之中。在此背景下,我們迫切需要加強和諧文化建設,培養民眾的健康心態,積極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以消解社會焦慮。為此,必須進一步緊緊圍繞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培育和踐行“三個倡導”,不斷鞏固全黨全國人民團結奮斗的共同思想道德基礎。
提供多種渠道的暢通民意表達方式,是有效疏導與緩解社會焦慮的重要途徑。民生問題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首要問題。因此,在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過程中,要暢通民意表達渠道,完善民意表達機制,使人民群眾的訴求、意見和建議能夠充分表達出來。主要是通過以制度體系化的渠道來減弱社會焦慮的強度或者是讓緊張的情緒釋放出來,疏導與緩解社會焦慮問題,從而促進社會穩定。當前,我國暢通民意表達方式機制建設滯后于多樣化的利益訴求,因此應改變傳統的封閉的單向的暢通民意表達方式,而代之以現代的公眾廣泛參與的多維度的利益表達機制,尤其是要積極開拓弱勢群體在利益表達上的合法渠道。“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人民的意見、要求和呼聲,是對政府工作最好的批評和監督,利益表達渠道不暢或溝通失靈必然導致民意堵塞,影響社會穩定。為此,首先要完善信訪制度,健全黨和政府主導的維護群眾權益機制,統籌社會各方面的利益關系,有效預防和化解各類社會矛盾。其次,要有科學規范的機制保障,形成群眾利益的制度化表達渠道,形成解決利益沖突的制度化機制。再次,要進一步完善和強化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政治協商會議制度以及其他反映、采納社情民意的制度,如完善各種社會協商對話制度、信訪制度、投訴舉報制度、社會風險早期預警系統等。
建立規范有效的、多層次的心理疏導機制,是有效疏導與緩解社會焦慮的重要手段。當前普遍性的社會焦慮問題是構建和諧社會的一大障礙,這些社會焦慮反應了廣大民眾對改革開放和現代化進程中社會發展失衡、發展不均的一種綜合心理狀態。因此,要本著疏導與緩解社會心理沖突、消除社會心理障礙、促進公眾心態日趨成熟化和理性化的原則,建立規范有效的、多層次的心理疏導機制,使社會逐步步入和諧發展的軌道。心理學的研究證明,個體對心理壓力進行適當的宣泄與釋放,有利于個體身心的健康。對一個社會來說也是如此,也需要通過一定的途徑或渠道來釋放出不利于社會穩定和安全的消極社會心理。建立規范有效的心理疏導機制,能夠幫助人們宣泄和釋放消極情緒,有利于維護社會穩定。我國正處于社會轉型時期,不可避免地會存在各種各樣的社會矛盾及沖突,社會各階層也比較容易產生諸如不滿、憤怒、焦慮等消極心理情緒,如果這些情緒得不到及時釋放,則很容易積累成有損于社會秩序的巨大能量。建立規范有效的心理疏導機制,有利于把積累性的爆發轉化為和平的、無危害的宣泄與釋放,起到維護社會穩定的作用。
(作者單位:陜西師范大學)
- 省社科聯召開深入貫徹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學習教育警示教育會
- 湖南省社科聯九屆二次常委會會議召開
- 2025年湖南省社會科學普及主題活動周啟動
- 240余項湖南社科普及活動清單來啦!等你來解鎖……
- 倒計時1天!湖南省社科普及主題活動周明日啟動
- 倒計時2天! 湖南省社會科學普及主題活動周即將啟幕
- 湖南省社科普及讀物專區在湖南圖書館亮相
- 省社科聯開展“書香潤社科·青春擔使命”“五四”青年主題讀書分享會
- 2025年永州市社科普及活動周啟動
- 婁底市社科理論界學習貫徹《習近平文化思想學習綱要》座談會召開
- 《常德通史》編纂工作委員會召開第一次全體會議
- 湖南省周敦頤理學文化研究會召開成立大會暨周敦頤理學思想學術研討會
- 湘潭市社科聯到會祝賀湖南科技大學科學技術現代化研究院揭牌成立
- 湘潭市社科聯赴湘潭醫衛職業技術學院調研立項課題推進情況
- 湘潭市社科聯開展“我愛湘潭我的家”志愿服務活動
- 張家界市社會科學界聯合會第七屆委員會第三次全體會議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