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旭芳:保護環境就是發展生產力
文章來源:南方日報網絡版 作者:危旭芳 時間:2013-10-14 08:00:00將生態理念貫徹到現代產業轉型升級之中,建立以生態農業、生態工業和生態服務業為主的現代產業體系,將成為未來經濟發展的新增長點
習近平總書記今年4月在考察海南生態文明建設狀況時指出,保護生態環境就是保護生產力,改善生態環境就是發展生產力。良好的生態環境是最公平的公共產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我認為至少可以從三個層面來理解。
生產力應當是人們認識、改造、利用和保護自然的綜合能力
從生產力的內涵深化和功能拓展來看,回顧經典理論我們知道,生產力是人類認識和改造自然的客觀物質力量,是一定歷史發展階段的物質生產基礎,是人類利用資源創造財富的能力,本質上反映了物質生產過程中人對自然的能力。生產力是由勞動者、勞動資料和勞動對象等基本要素構成的復雜系統。從這三者與自然環境有著直接或間接的聯系,保護環境與保護和發展生產力的互動關系不言而喻。
在人類社會發展過程中,生產力內涵已不斷深化,外延也呈現不斷拓展的趨勢;同時,生產關系和上層建筑也不斷變化,同生產力之間的關系日益復雜。生產力發展不僅包含數量擴張,而且經常發生質量和結構變化。從生產力對自然的作用來看,在一定的歷史條件下會發生功能升級,即在大幅度增強原有功能的同時出現新的功能。著眼于現代社會和未來發展,我們不難發現,除了認識自然、改造自然和利用自然之外,在生產力內部已逐漸生成了一種保護自然的能力(包括生態平衡和修復能力、原生態保護能力、環境監測能力、污染防治能力等)。因此,現代和未來生產力應當是人們認識、改造、利用和保護自然的綜合能力。這四種功能的整合,構成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生產力。
實現經濟和環境共贏是科學發展觀的內在要求和立足國情的必然選擇
從保護環境與發展生產力的現實來看,實現經濟和環境共贏是科學發展觀的內在要求和立足國情的必然選擇。無論是發展經濟還是保護環境,出發點和歸宿都在于實現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二者共贏就是按照統籌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要求,在不斷發展經濟的同時有效保護環境,全面而相對均衡地滿足人的各種需要,實現社會整體利益最大化。在環境與經濟的關系上,我們曾經有過片面的認識,認為兩者是對立的,也付出過慘痛的代價。近年來的研究和實踐都表明,環境保護與經濟發展之間是有機統一的關系,保護環境并不意味著必然犧牲經濟的發展,發展經濟也并不代表就要犧牲生態環境,二者可以相互促進、協調發展。國內外的許多實踐都為我們提供了很好的例證。面對資源約束趨緊、環境污染嚴重、生態退化明顯的嚴峻形勢,我們必須以史為鑒,摒棄先污染后治理、邊污染邊治理的單贏共損模式,樹立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生態文明理念,把生態文明建設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各方面和全過程,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建設美麗中國,形成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空間格局、產業結構、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為人民創造良好的生產生活環境,實現中華民族永續發展。
綠色經濟、生態技術、可循環能力成為搶占未來發展制高點的新平臺
從未來經濟社會發展來看,在世界科技和產業調整變革中,綠色經濟、生態技術、可循環能力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成為搶占未來發展制高點的新平臺,本質上也成為發展空間的爭奪。美、德、英、法、日、韓等發達國家循環經濟的理論和實踐已走在世界前列,生態領域的民間投資非常活躍,近年也在其巨額經濟刺激方案中為發展綠色經濟預留了大量資金。黨的十七大提出了“建設生態文明”,十八大又進一步闡述了生態文明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五位一體”總布局中的戰略地位,足以顯示黨中央和全社會對建設生態文明的高度重視。生態文明不僅僅是一種價值理性,承載了人類對未來理想社會的向往和理性思考;同時更是一種工具理性,作為當前可實際應用的治國理念和手段。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加強生態領域投資,能大大增強我國的“生態產品生產能力”,增強有效利用資源創造財富的能力。具體到產業發展來看,隨著工業化、城市化進程加快,生態環境對經濟社會發展的影響越來越大,環境越好,對于生產要素的吸引力、凝聚力就越強。將生態理念貫徹到現代產業轉型升級發展之中,推動生態經濟和綠色產業健康可持續發展,建立以生態農業、生態工業和生態服務業為主的現代產業體系將為未來經濟發展注入新的活力和增長點。
以現代農業發展為例,伴隨現代產業部門之間的升級融合趨勢,高產、優質、低耗、高效、可持續的現代農業的功能將由單一向多元拓展與深化,與其他產業間的分工邊界也日趨模糊化,并催生出新的分工鏈條和業態。如現代農業與旅游業融合形成旅游農業、創意農業、文化農業;現代農業與航空、生物技術滲透形成航空育種農業、無土農業;現代農業與信息技術等高新技術產業協同發展形成精準農業、信息農業、模擬農業等。此外,推進有機農業、平衡農業、生態農業、循環農業等現代農業產業化進程,依托融入生態文明理念和原則的集約、智能、綠色、低碳的新型城鎮化建設等等,都不失為實現經濟與環保共贏的明智之舉。
- 省社科聯召開深入貫徹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學習教育警示教育會
- 湖南省社科聯九屆二次常委會會議召開
- 2025年湖南省社會科學普及主題活動周啟動
- 240余項湖南社科普及活動清單來啦!等你來解鎖……
- 倒計時1天!湖南省社科普及主題活動周明日啟動
- 倒計時2天! 湖南省社會科學普及主題活動周即將啟幕
- 湖南省社科普及讀物專區在湖南圖書館亮相
- 省社科聯開展“書香潤社科·青春擔使命”“五四”青年主題讀書分享會
- 2025年永州市社科普及活動周啟動
- 婁底市社科理論界學習貫徹《習近平文化思想學習綱要》座談會召開
- 《常德通史》編纂工作委員會召開第一次全體會議
- 湖南省周敦頤理學文化研究會召開成立大會暨周敦頤理學思想學術研討會
- 湘潭市社科聯到會祝賀湖南科技大學科學技術現代化研究院揭牌成立
- 湘潭市社科聯赴湘潭醫衛職業技術學院調研立項課題推進情況
- 湘潭市社科聯開展“我愛湘潭我的家”志愿服務活動
- 張家界市社會科學界聯合會第七屆委員會第三次全體會議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