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麓書院講壇第八場開講
文章來源:湖南社科網 作者:省社科聯宣傳網絡中心 時間:2013-11-25 08:00:00
11月20日,岳麓書院講壇第八場演講活動在長沙舉行,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所長、《中國文學年鑒》和《文學評論》主編陸建德作客講壇,作了“中國人的家國觀”的主題演講。省社科聯會領導劉曉敏、黃建華、戴樹源以及省地方志編纂委員會黨組書記易介南、副主任李躍龍等領導出席活動。湖南衛視主持人李兵主持。
陸建德在演講中對中國歷史上的“家國”理念進行了梳理。他認為,中國社會一直重視家和國的關系,家庭作為社會里面最重要的組織,在國家治理方面具有重要意義。但在中國古代,尤其是春秋戰國時期,那時的人民往往重視血緣關系,家庭觀念很強,但國家和社會的意識較為淡薄。為了家,人們隨時可以做出違背國家利益的事情。《戰國策》里面很多內容都反映出了中國早期文人的行為模式里,家和國不是一個有機整體,而是完全分開的。如伍子胥“報仇雪恨”、成語“朝秦暮楚”等。“中國真正的國家概念是在大一統以后形成的。在此之前,國家在很大程度上是一個想象的共同體,是由很多歷史學家、政治學家、文學家構建出來的。” 陸建德說,現代意義上的愛國主義及“家國共同體”概念產生于晚清和民初。自甲午戰爭以后,中國人的國家意識大大增強。孫中山、陳獨秀、梁啟超、林紓等人在民眾間大力宣揚“愛國意識”。晚晴的教育改革,讓學生穿同樣的服裝,掛同樣的校徽,做同樣的體操,把“家國共同體”意識加以普及。
陸建德指出,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國家治理”的新理念,就是要湯每一個人都成為“社會人”,由“小家”走向“大家”,要對社會賦予責任。而當今中國社會最艱難的挑戰就是社會治理問題,目前很多中國人只知有家,不知有社會,愛國非常容易變成一個抽象的口號和一個姿態,沒有進行到具體習慣中去。“過分的血緣意識不利于健康的國家觀養成。”陸建德認為,中國的小家需要與大家積極的互動,每個人都要認識到熟人社會的局限,善待陌生人,要多為他人、為集體、為整個社會提供便利,多為美化環境作貢獻。營造一種全民“在家”的感覺,這是中國夢非常重要的追求目標。
由省社科聯、湖南廣播電視臺、湖南大學聯合舉辦的岳麓書院講壇自今年4月啟動以來,已連續舉辦了8場主題演講,8位名人、名家以及學術界的權威專家的精辟演講,在社會上取得了強烈的反響,岳麓書院講壇已成為湖南省新的文化名片。
(供稿:張辛欣)
嘉賓簡介
陸建德,1954年2月出生,籍貫浙江海寧,生于杭州。1982年畢業于上海復旦大學,1990年獲英國劍橋大學博士學位,同年回國到中國社會科學院外國文學研究所工作,2001年任外文所副所長,2008年任外文所黨委書記兼副所長,在外文所工作期間兼任社科院研究生院外文系主任、研究生院學位委員會副主席和教授委員會執行委員、《外國文學動態》和《外國文學評論》主編,2010年8月調任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所長,兼任《中國文學年鑒》和《文學評論》主編。
先生著有《麻雀啁啾》、《破碎思想體系的殘編——英美文學與思想史論稿》、《思想背后的利益:文化政治評論集》、《潛行烏賊》、《高懸的畫布——不帶理論的遠行》、《擊中痛處》、《英國小說研究》和《托?斯?艾略特詩文戲劇集》等著作,發表中英文論文數十篇,為中國文學研究的發展作出了杰出貢獻。
- 省社科聯召開深入貫徹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學習教育警示教育會
- 湖南省社科聯九屆二次常委會會議召開
- 2025年湖南省社會科學普及主題活動周啟動
- 240余項湖南社科普及活動清單來啦!等你來解鎖……
- 倒計時1天!湖南省社科普及主題活動周明日啟動
- 倒計時2天! 湖南省社會科學普及主題活動周即將啟幕
- 湖南省社科普及讀物專區在湖南圖書館亮相
- 省社科聯開展“書香潤社科·青春擔使命”“五四”青年主題讀書分享會
- 2025年永州市社科普及活動周啟動
- 婁底市社科理論界學習貫徹《習近平文化思想學習綱要》座談會召開
- 《常德通史》編纂工作委員會召開第一次全體會議
- 湖南省周敦頤理學文化研究會召開成立大會暨周敦頤理學思想學術研討會
- 湘潭市社科聯到會祝賀湖南科技大學科學技術現代化研究院揭牌成立
- 湘潭市社科聯赴湘潭醫衛職業技術學院調研立項課題推進情況
- 湘潭市社科聯開展“我愛湘潭我的家”志愿服務活動
- 張家界市社會科學界聯合會第七屆委員會第三次全體會議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