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決定》將如何改變我們的生活?
文章來源:中國改革論壇 2013年11月28日 作者:胡敏 時間:2013-11-29 08:00:00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是新一屆黨中央動員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全面深化改革的行動綱領和進軍號角,其內容覆蓋了15個領域,涉及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以及國防和軍隊改革、黨的建設制度各大領域的全面改革,提出了60項具體改革任務,可謂句句是改革,字字有力度。
《決定》全篇,不僅蘊含了大量理論上的新思想、新突破,而且以問題為導向,針對我國經濟社會前行中遇到的現實矛盾和難題,提出了新一輪改革的切實舉措,開啟了全面深化改革的路線圖和時間表。
如果能夠切實將《決定》中提出的“含金量”足夠高的每一項改革任務切實落實下去,轉變為經濟社會發展的動力,轉變為國家治理能力,并依靠改革紅利最大程度釋放出社會活力,未來十年的中國社會將會發生重大變化,我們每個人的生活也將深受其益,出現根本性的改變。
改革將影響著普通人的生活選擇
《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正式公布后,各大媒體推出專家學者的各方面解讀文章,各個層次的百姓也是翹首以盼,紛紛從文件的字里行間希望讀出這新一輪改革將如何改變著我們普通人的生活。
坊間推出的各類版本的圖解,足實描繪出一幅幅《決定》改變未來生活的現實圖景。的確,也正像大家所解讀、所期盼的,隨著《決定》提出的一項項改革的落實到位,我們很多人的生活,比如,生、養、教、醫、住等,都會因為這一系列改革將發生著重大改變。
首先最為普通家庭關注的就是“單獨二胎政策”的啟動。《決定》提出:在“堅持計劃生育的基本國策”不變的情況下,“啟動實施一方是獨生子女的夫婦可生育兩個孩子的政策,逐步調整完善生育政策,促進人口長期均衡發展”。這意味著:如果一個單獨家庭想要兩個孩子,那么這個家庭的孩子將不再孤單。雖然文件對實施單獨兩孩政策沒有確定全國的統一時間表,但面對日益老齡化到來的中國社會,我們已經到了需要適時調整完善生育政策的時候。
最近有一個熱播電視劇《老有所依》在觀眾中反響強烈,電視劇就是生動刻畫了現實中國社會家庭結構中老齡人生活安居的窘迫問題。35年的計劃生育政策改變了中國社會人口和家庭結構,為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作出了歷史性貢獻,但隨著中國國力的增強,特別是人口生育率和死亡率出現”剪刀差”拉大的現實,我們需要對生育政策作出調整。這不僅影響每一個普通家庭,也關乎中華民族的未來。
家庭有了孩子,成才關鍵靠教育。近十多年來教育問題成了中國社會一大矛盾焦點,“上學難、上學貴”的社會困境廣受詬病。《決定》指出:“大力促進教育公平,健全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體系,構建利用信息化手段擴大優質教育資源覆蓋面的有效機制,逐步縮小區域、城鄉、校際差距。統籌城鄉義務教育資源均衡配置,實行公辦學校標準化建設和校長教師交流輪崗,不設重點學校重點班,破解擇校難題,標本兼治減輕學生課業負擔”。還提出,“推進考試招生制度改革,探索招生和考試相對分離、學生考試多次選擇、學校依法自主招生、專業機構組織實施、政府宏觀管理、社會參與監督的運行機制”,等等。這些意味著,城市孩子的家長將不再因擇校而煩惱,不要再花冤枉錢去高價租住學區房;邊遠鄉村的學生照樣可以學到優秀學校、優秀老師教授的課程;中學生不再一考定終身,“探索全國統考減少科目、不分文理科、外語等科目社會化考試一年多考”的政策也會使學生們知識更加全面。
學生讀完書,進入社會在就業。近年來,國家經濟結構在轉型升級,就業“亞歷山大”,直接影響社會和諧穩定。《決定》提出,“健全促進就業創業體制機制。建立經濟發展和擴大就業的聯動機制,健全政府促進就業責任制度。規范招人用人制度,消除城鄉、行業、身份、性別等一切影響平等就業的制度障礙和就業歧視”。要“促進以高校畢業生為重點的青年就業和農村轉移勞動力、城鎮困難人員、退役軍人就業。結合產業升級開發更多適合高校畢業生的就業崗位。政府購買基層公共管理和社會服務崗位更多用于吸納高校畢業生就業”。有了這樣的就業創業體制機制和政府促進就業的責任制度,我們將不會再看到一個因為長相不佳或者患了肝炎的大學生找不到工作;我們的身邊也會有更多的優秀年青人自主創業,實現比爾·蓋茨般的創業夢;與此同時,未來幾年,我們也將不再看到千萬大學生擠“公務員考試”的獨木橋。
工作一生,人都有年老退休的時候。但目前,我國老齡化社會提起到來而社會養老金缺口又日益加大,迫使我們像世界其他國家一樣,實行漸進式延遲退休。《決定》是這樣說的:完善社會保險關系轉移接續政策,擴大參保繳費覆蓋面,適時適當降低社會保險費率。研究制定漸進式延遲退休年齡政策。這就是說,到了退休年齡,您可能不一定非得退休了。如果退休了,保障也多了。
與年老退休緊密相隨的就是醫療和養老保障問題。“看病難、看病貴”是當前一個社會難題。《決定》指出,要“完善合理分級診療模式,建立社區醫生和居民契約服務關系。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促進優質醫療資源縱向流動”。還要“改革醫保支付方式,健全全民醫保體系。加快健全重特大疾病醫療保險和救助制度。”。要通過“加快發展企業年金、職業年金、商業保險,構建多層次社會保障體系”和“加快建立社會養老服務體系和發展老年服務產業”,等等,待我們退休后全社會應當有了一個比較健全的社會安全防護網。
當然,與普通城鄉居民相關的戶籍制度、農村宅基地制度、社區矯正制度、房產稅立法的適時推進、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等等,也將根本調整普通人的社會利益關系,真正形成老有所養、病有所醫、住有所居、學有所教等一系列群眾關切的現實利益問題,普通人的生活質量和社會尊嚴將得到實質性地維護。
改革將激發企業組織的創造活力
在西方社會有一句名言,叫“風能進,雨能進,國王不能進。”這是用來形容財產權對窮苦人的重要性和神圣性,也道出了一個基本常識,那就是公權力和私權力有明確的的界限,表明在國家和社會之間有著嚴格的分界線。
三中全會《決定》一個重大的理論突破就是提出了一個重要論斷,即“健全歸屬清晰、權責明確、保護嚴格、流轉順暢的現代產權制度。公有制經濟財產權不可侵犯,非公有制經濟財產權同樣不可侵犯”。據此,國家將保護各種所有制經濟產權和合法利益,保證各種所有制經濟依法平等使用生產要素、公開公平公正參與市場競爭、同等受到法律保護,依法監管各種所有制經濟。
無論是公有制經濟,還是非公有制經濟,它們都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都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基礎。作為獨立的社會法人組織,隨著二者產權制度得到根本保護,國有經濟活力、控制力、影響力將不斷增強,非公有制經濟的經濟活力和創造力將不斷釋放。二者在市場經濟中將取長補短、相互促進、相映成輝,共同為我們國家創造出社會財富。
特別是《決定》明確指出,要“堅持權利平等、機會平等、規則平等,廢除對非公有制經濟各種形式的不合理規定,消除各種隱性壁壘,制定非公有制企業進入特許經營領域具體辦法”。在未來十年,非公有制企業參與國有企業改革將成為我國所有制改革的必然亮點。
同時,私人資本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中將繼續綻放出無限的活力。比如,按照《決定》中提出的“加快完善現代市場體系”的改革要求,我國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市場體系將大踏步前行。在實行統一的市場準入制度,在制定負面清單基礎上,各類市場主體可依法平等進入清單之外領域。按照《決定》提出的“推進工商注冊制度便利化,削減資質認定項目,由先證后照改為先照后證,把注冊資本實繳登記制逐步改為認繳登記制”,個人投資辦企業和興業投資將獲得更大的活動空間。
在中國對外開放進入第二季之后,隨著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的建立,也將帶動一批具備條件的地方發展自由貿易園(港)區。更多的私人企業甚至個人資本都可以成為對外投資主體,它們將發揮自身優勢到境外開展投資合作,可以到各國各地區自由承攬工程和勞務合作項目,并大膽“走出去”開展綠地投資、并購投資、證券投資、聯合投資等。
《決定》還指出了完善城鎮化健康發展體制機制,形成城鄉一體的新型工農城鄉關系,推進金融、教育、文化、醫療等服務業領域有序開放和擴大內陸沿邊開放等一系列重大改革措施,整個開放、有序、包容、競爭的市場經濟體系,將級大地激發社會勞動、知識、技術、管理、資本的活力,讓一切創造社會財富的源泉充分涌流,這也將由此創造的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體人民。
改革將改變國家機構的治理體系
認真學習研究《決定》,我們可以發現其中的一個最大亮點,就是在全面深化改革的總目標中第一次提出了“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現代化”這個全新概念。圍繞構筑國家治理體系,《決定》又從不同層面提出了政府治理、社會治理和“財政是國家治理的基礎和重要支柱”這一系列重要概念。
研究現代公共管理理論的學者都知道,在現代公共管理學研究中,國家治理體系和國家治理能力,是一個重要研究領域,也是國家現代化的重要內容。黨的報告中第一次使用這個概念,并納入未來我國改革的總目標,體現了黨中央的政治遠見和開放胸懷,適應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的內在要求和國家發展現代化的大勢。
國家治理體系,包括由經濟制度、政治制度、社會制度和文化制度構成的一攬子國家制度體系和相應的法律法規體系。它強調國家權力的合理配置和制衡、權力運行的有序和合規、決策的民主和公眾的參與。從管理一個國家到治理一個國家,一字之變,體現了管理主體的多元、共擔、共治、共贏的理念,突出了權力的分享、合規、依法、有序和服務,這是一個重大的思想革命,也是一個宏大的改革命題,并為全面改變國家機構的治理體系出了一篇大的文章。
其中,政府治理是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建設的重要核心內容。按照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目標,圍繞正確處理好政府與市場的關系這個核心,將形成有效的政府治理,實現政府“善治”,建設一個“法治政府和服務型政府”。
為此,我們將大幅度減少政府對資源的直接配置,推動資源配置依據市場規則、市場價格、市場競爭實現效益最大化和效率最優化。政府的職責和作用將主體現為保持宏觀經濟穩定,加強和優化公共服務,保障公平競爭,加強市場監管,維護市場秩序,推動可持續發展,促進共同富裕,彌補市場失靈。
政府改革也將直面三大問題:一個是行政權力邊界的問題,一個是行政權力錯配的問題,一個是行政權力約束的問題。解決好這三大問題,將對政府公務員帶來一次“切膚之痛”,就此也將真正形成一個法治中國的廉潔政治,實現干部清正、政府清廉和政治清明。
——曾經政事不分的央企、高等院校、科研院所、醫院的行政級別將逐步取消,科研院所的院士也將不再有終身制。
——探索實行官邸制后,公務員將不準多處占用住房和辦公用房;健全改進作風常態化制度后,公務員將不準違規配備公車,不準超標準進行公務接待。
——完善發展成果考核評價體系后,單純以經濟增長速度評定政績的偏向將得以遏制;隨著自然資源資產負債表探索編制和施行,對領導干部實行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建立生態環境損害責任終身追究制。資源消耗、環境損害、生態效益、產能過剩、科技創新、安全生產、新增債務等指標將成為在任干部的“頸上之劍”……。
當然,隨著《決定》中提出的“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構建有效管用、簡便易行的選人用人機制”的形成,也會使各方面具有治國理政的優秀干部充分涌現,真正把信念堅定、為民服務、勤政務實、敢于擔當、清正廉潔的好干部選拔出來。
就此,“官本位”觀念就此將得以破除,干部將能上能下、能進能出;推行公務員職務與職級并行、職級與待遇掛鉤制度,加快建立專業技術類、行政執法類公務員和聘任人員管理制度,將會使各年齡段干部不再有晉級的“天花板”煩惱;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社會各方面人才順暢流動的制度體系的建立完善,將形成集聚人才、擇天下英才而用之的體制機制,各類干部人才將都有成長成才、脫穎而出、施展才華的廣闊天地。
(作者系國家行政學院研究員)
- 省社科聯召開深入貫徹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學習教育警示教育會
- 湖南省社科聯九屆二次常委會會議召開
- 2025年湖南省社會科學普及主題活動周啟動
- 240余項湖南社科普及活動清單來啦!等你來解鎖……
- 倒計時1天!湖南省社科普及主題活動周明日啟動
- 倒計時2天! 湖南省社會科學普及主題活動周即將啟幕
- 湖南省社科普及讀物專區在湖南圖書館亮相
- 省社科聯開展“書香潤社科·青春擔使命”“五四”青年主題讀書分享會
- 2025年永州市社科普及活動周啟動
- 婁底市社科理論界學習貫徹《習近平文化思想學習綱要》座談會召開
- 《常德通史》編纂工作委員會召開第一次全體會議
- 湖南省周敦頤理學文化研究會召開成立大會暨周敦頤理學思想學術研討會
- 湘潭市社科聯到會祝賀湖南科技大學科學技術現代化研究院揭牌成立
- 湘潭市社科聯赴湘潭醫衛職業技術學院調研立項課題推進情況
- 湘潭市社科聯開展“我愛湘潭我的家”志愿服務活動
- 張家界市社會科學界聯合會第七屆委員會第三次全體會議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