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構馬克思主義哲學公正觀
文章來源:2013-12-30《中國社會科學報》 作者:馬俊峰 時間:2014-01-10 08:00:00馬克思將社會主義從空想變成科學,既依賴于對歷史發展規律的揭示和把握,也依賴于對社會公正的本質及其實現條件的科學分析。努力構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需要通過挖掘整理馬克思主義在社會公正方面的豐富資源并獲得啟示。
縱觀2013年的馬克思主義哲學研究,可以說用力比較均衡、行進穩健。唯物史觀、文化哲學、實踐哲學、價值哲學、馬克思主義哲學史及中國化等領域的研究已成為常態。相對來說,政治哲學作為近年來新興起的一個領域,加之與當下現實問題直接相關,著重討論社會公正問題,則受到較多關注。
中國理論界對社會公正問題的討論始于20世紀90年代,進入新世紀后更趨熱烈,先是經濟學界圍繞公平與效率的關系問題,后漸次擴展到分配差距、社會保障、教育公正、醫療公正、農民工身份等問題。哲學界關于社會公正的討論起初也較多借助西學的資源,羅爾斯、麥金泰爾、諾齊克、哈耶克等人的著作被反復引證,對其觀點的評介構成了相關文章的主要部分,即使一些評述西方馬克思主義者如科恩等批評羅爾斯公正觀的文章,其論題也都在西方話語體系中進行。在這個階段,馬克思主義哲學研究者幾乎只能對這些討論處于一種旁觀者的地位。近幾年來,這種情況逐漸有所改變。不少學者分別梳理馬克思主義政治哲學思想資源,探討馬克思主義公正觀方法論,從而確立社會公正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
學者們達成共識的觀點有:第一,馬克思、恩格斯確實不僅沒有寫出關于社會公正問題或公正觀的專門著作,相反,倒是經常對當時流行的那些從道德倫理角度批判資本主義現實的做法予以無情的譏諷,認為都是“陳詞濫調”,對科學分析問題沒有任何幫助,但不能由此認為,馬克思反對從道德和公正的角度批判資本主義,更不能認為馬克思沒有自己的公正觀,沒有留下社會公正方面的思想資源。若是了解當時的具體條件和語境、透過這些直觀表面的現象、深入到馬克思對商品拜物教和資本主義現實的批判以及對未來社會主義社會的原則性提示,可以發現馬克思不僅留下了關于社會公正問題豐厚的思想資源,甚至存在著一個能超越西方傳統以“物權”或“法權”為基礎的觀念、從人的解放來理解社會公正問題的理論框架。挖掘和清理這些寶貴的思想資源并加以系統化,形成自己的話語體系,是國內理論界面臨的一個迫切任務。
第二,研究馬克思公正思想要注意區別兩種意義的公正觀,一是作為無產階級的價值觀念的公正觀,二是以辯證的歷史的唯物主義為基礎而科學分析和揭示社會公正的奧秘的理論,包括對當時流行的各種公正觀的譏諷和批判,對公正及公正觀的歷史性和民族性的分析。二者有聯系,但不能簡單混同。尤其是后者,今天依然是我們批判自由主義公正觀的銳利思想武器,是我們根據中國現實國情構建合理的公正觀的方法論資源。
第三,社會公正是一種非常復雜的價值現象。人們的公正觀以及以此為標準對一定制度和政策是否公正所進行的評價,是這些制度和政策的社會作用的觀念反映;一定社會中占統治地位的意識形態總是在為當時經濟政治制度的公正性即合理性進行辯護和論證,也規定著人們的公正觀及其評價。這些意識形態以及所形塑的公正觀對于制度運行和秩序穩定起著重要作用,研究社會公正問題必須予以重視,但如果將社會公正的研究局限于公正觀,局限于社會公正的思想觀念的發展歷史,以為公正觀才是決定性的東西,這就恰恰違背了馬克思主義,是馬克思所批判的唯心史觀的表現。
第四,社會公正是社會主義的核心性價值內容,是社會主義制度優越于資本主義制度的重要表現。社會主義思想起源于對資本主義不公正現象的道德批判和對未來合乎人性的公正社會的美好愿望,馬克思將社會主義從空想變成科學,既依賴于對歷史發展規律的揭示和把握,也依賴于對社會公正的本質及其實現條件的科學分析。努力構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需要通過挖掘整理馬克思主義在社會公正方面的豐富資源并獲得啟示。
學者們之間在這一問題上也存在著觀點分歧,關鍵有兩點:一是如何理解和處理科學與價值、真理原則與價值原則的關系問題。一種觀點認為,馬克思主義哲學堅持科學與價值的辯證統一,承認科學與價值這兩個維度之間存在差別和張力,既不能相互歸結或化約,也不是相互獨立或平行,而是相互依賴相互作用。以往馬克思主義哲學研究的一個缺憾是過度強調科學維度,只講規律、必然,忘卻或遮蔽了價值的維度,現在應予以改變。另一種觀點則認為,價值維度很重要,但與唯物史觀是兩回事,唯物史觀是科學,甚至可以說是“實證科學”,不涉及價值問題,道德、正義、公正觀等屬于價值范疇,需要從人的角度確立自己的基礎。籠統抽象地講“統一”但又說不清如何統一,總把二者混淆,是造成混亂的主要原因。二是如何理解、處理文本依據和義理詮釋的關系問題。一派可稱為文本至上的“尋找論”,相信馬克思那里有豐富的甚至完整的關于社會公正的理論,研究者的任務和目的是將之挖掘并整理出來,任何缺乏文本依據的談論都是無根游談,是今人自己的發揮和理解。另一派則反對這種文本至上的主張。他們肯定文本研究的重要性,但認為不能把馬克思主義公正觀禁錮在文本之中,割斷其源流和發展;主張一種重建論的立場,清理“家底”是為了更好地發展。上述分歧不限于社會公正問題,但在這方面較為突出典型。
(作者單位:中國人民大學哲學院)
- 省社科聯召開深入貫徹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學習教育警示教育會
- 湖南省社科聯九屆二次常委會會議召開
- 2025年湖南省社會科學普及主題活動周啟動
- 240余項湖南社科普及活動清單來啦!等你來解鎖……
- 倒計時1天!湖南省社科普及主題活動周明日啟動
- 倒計時2天! 湖南省社會科學普及主題活動周即將啟幕
- 湖南省社科普及讀物專區在湖南圖書館亮相
- 省社科聯開展“書香潤社科·青春擔使命”“五四”青年主題讀書分享會
- 2025年永州市社科普及活動周啟動
- 婁底市社科理論界學習貫徹《習近平文化思想學習綱要》座談會召開
- 《常德通史》編纂工作委員會召開第一次全體會議
- 湖南省周敦頤理學文化研究會召開成立大會暨周敦頤理學思想學術研討會
- 湘潭市社科聯到會祝賀湖南科技大學科學技術現代化研究院揭牌成立
- 湘潭市社科聯赴湘潭醫衛職業技術學院調研立項課題推進情況
- 湘潭市社科聯開展“我愛湘潭我的家”志愿服務活動
- 張家界市社會科學界聯合會第七屆委員會第三次全體會議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