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與“草莽” 當傳統文學遭遇網絡文學
文章來源:文匯報 作者:潘凱雄 時間:2014-01-26 08:00:00傳統文學和網絡文學之間的關系剪不斷理還亂。他們在當下各自都在默默地尋求拯救之道。手段雖五花八門,但其潛臺詞我讀出的就是兩個字:趨同。這樣的良苦用心無可厚非。問題是同得起來嗎?若真同起來了那到底是傳統文學還是網絡文學抑或是第三種文學?沒有答案,怎么辦?那就干脆“難得糊涂”吧。或許有嫁接、有變異,有妥協、有堅守。不變的只會是文學的那些基本特質與功能,否則就沒有文學的存在而無論是什么文學。
無論傳統文學還是網絡文學首先應該是文學
如果以“精英”對應傳統文學,以“草莽”對應網絡文學,大約是會遭來一些“板磚”的:你傳統文學憑什么就是“精英”?而網絡文學怎么就“草莽”啦?即使將“精英”與“草莽”換成“主流”與“邊緣”這樣溫和一點的說詞兒恐也難以幸免。從一般道理上說進行這樣的類比與劃分的確沒多少道理,無論是傳統文學還是網絡文學,既然都拉上了文學的大旗,那么它們首先就都應該是文學,只有在這個前提下再來觀察與研究各自的個性與特色,問題的討論才有意義。但現在的客觀狀態是:無論你是否愿意,幾乎所有的社會輿論都是將傳統文學與網絡文學或互為參照物,或將兩者生生地掰開來看,無非是站在各自的立場上說話而已。如起點中文網的副總編輯廖俊華先生就直言“用傳統的眼光評價網絡文學,就好像用評價傳統汽車的標準來看待F1賽車”;而傳統文學的從業者則大抵認為網絡文學多類型化、通俗化甚至低俗化,說白了就是水準不高。
如此這般,看起來是傳統文學與網絡文學孰優孰劣之爭,其實更深層的問題則在于傳統文學和網絡文學果真就是同屬于文學這面大旗之下的兩支不同隊伍嗎?好像是?又好像不是?
網絡文學體量與產量在過往文學歷史上不可想象
說起網絡文學,目前大家認同的基本表征概括起來大致有如下五點:其一,所謂網絡文學更是一個與載體關聯度極高的依附性概念,這個載體說白了就是互聯網,沒有互聯網就無所謂網絡文學,無論是移動端還是PC端,至于沒有文學,互聯網上的文字卻是照樣存在;其二,資本、技術、運營拼殺的硝煙在網絡文學領域大有愈來愈濃之勢;其三,網絡文學體量巨大,據中國互聯網信息中心統計,現有文學網民人數2.27億,約占網民總人數的47%,以各種形式在網絡上發表過作品的人數高達2000萬。截至2013年上半年,僅盛大文學一家就擁有超過200萬名的寫手,創作出逾600萬部作品,且還在快速增長。總量如此驚人,單體寫手產量之高也令人咋舌,網絡頂級人氣名家唐家三少自開始長篇創作以來,連續100個月持續更新,平均一年一部長篇,且每部作品都長達兩三百萬字,日均寫作不少于5000字;其四,網絡文學多以“玄幻”、“武俠”、“都市”、“靈異”等類型出現,故它又有以類型文學與通俗文學為主導一說;其五,網絡文學的主力軍和生力軍絕對不是那些經數字化轉化后再上傳到網絡的傳統文學作家作品,而是前面說到的那些寫手們直接上傳到網絡,因而又有“原創”一說。
由此看來,網絡文學的前三點基本表征的確和傳統文學乃至與文學都沒什么關系,尤其是如此驚人的體量與產量在過往文學的歷史上都是不可想象的。倘這些都能稱之為作家與文學,那中國當代文學絕對堪稱世界一絕并足以榮登吉尼斯紀錄榜;倘有人以此作為中國當代文學繁榮之標志,除了說明此人對文學對創作的徹底無知,其他就沒什么意義了。至于網絡文學的后兩點基本表征在傳統文學那里并不會陌生。傳統文學中的類型文學一點也不少:武俠、言情、推理、懸疑之類莫不都是一個個的類型,至于所謂“原創”那更是一切文學的基本共性,無非是借助的載體不同而已。
回到前面的答案:依舊好像是?又好像不是?如此似是而非的狀態似乎還得延續下去。
傳統文學與網絡文學這種剪不斷理還亂的關系,傳統文學與網絡文學在當下各自的尷尬,彼此其實都是心照不宣,也都在默默地開藥方尋求拯救之道,比如開辦網絡文學大學啦、組織培訓啦,建立相應協會一類的組織啦、吸收網絡寫手加入作協啦……凡此種種,手段雖五花八門,但其潛臺詞我讀出的就是兩個字:趨同。再說白點:一邊想“招安”,一邊欲“正統”。
這樣的良苦用心無可厚非。問題是同得起來嗎?若真同起來了那到底是傳統文學還是網絡文學抑或是第三種文學?
這更是一道難解之題。
不變的只會是文學的那些基本特質與功能
姑且不論同起來的可能性到底有幾何,核心問題則在于究竟是誰同誰還是相互吸納?而無論是哪種選擇其結果都是很難想象的。在我看來,網絡文學之所以因體量大、傳播力強而大行其道,其根本原因未必在它的類型化和“俗”,門檻低、“草根”性、接地氣和靈動俏皮的語言及想象表現恐怕更是其深層的緣由,在網絡文學那道門里,上演的是一出出“草根”自由的狂歡。如果說在“草根”性、接地氣和靈動俏皮的語言及想象這些特點上,傳統文學和網絡文學尚有相互吸納與趨同可能的話,那么在“門檻”面前,兩者則大約是很難求同存異的。雖然不能武斷地說網絡文學壓根兒就沒有門檻,但其門檻與傳統文學的那道門檻到底存有多少距離恐怕也是不言自明的。殘酷點說,如果忽略少數作者作品的跨界,就整體而言,在這段距離間要找到一個臨界點其實是很難的,畢竟事關各自“生存”與“死亡”這樣終極性的哲學問題啊。
沒有答案,怎么辦?那就干脆“難得糊涂”吧。不過有一點可以肯定:當傳統文學遭遇網絡文學,或者反過來說,當網絡文學遭遇傳統文學,彼此間相互打量一番、悄然琢磨一陣總是難免,時間長了,又會是一番什么樣的景觀與生態?或許有嫁接、有變異,有妥協、有堅守。不變的只會是文學的那些基本特質與功能,否則就沒有文學的存在而無論是什么文學。
- 省社科聯召開深入貫徹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學習教育警示教育會
- 湖南省社科聯九屆二次常委會會議召開
- 2025年湖南省社會科學普及主題活動周啟動
- 240余項湖南社科普及活動清單來啦!等你來解鎖……
- 倒計時1天!湖南省社科普及主題活動周明日啟動
- 倒計時2天! 湖南省社會科學普及主題活動周即將啟幕
- 湖南省社科普及讀物專區在湖南圖書館亮相
- 省社科聯開展“書香潤社科·青春擔使命”“五四”青年主題讀書分享會
- 2025年永州市社科普及活動周啟動
- 婁底市社科理論界學習貫徹《習近平文化思想學習綱要》座談會召開
- 《常德通史》編纂工作委員會召開第一次全體會議
- 湖南省周敦頤理學文化研究會召開成立大會暨周敦頤理學思想學術研討會
- 湘潭市社科聯到會祝賀湖南科技大學科學技術現代化研究院揭牌成立
- 湘潭市社科聯赴湘潭醫衛職業技術學院調研立項課題推進情況
- 湘潭市社科聯開展“我愛湘潭我的家”志愿服務活動
- 張家界市社會科學界聯合會第七屆委員會第三次全體會議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