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談:中國人民大學教授陳先達
文章來源:《中國社會科學報》2013年12月30日 作者:李瀟瀟 時間:2014-02-19 08:00:00每天東方欲曉和晚霞滿天時分,在中國人民大學校園靜謐的小路上,總有一位衣著簡樸、滿頭銀發、步伐穩健的老者遛彎兒。這位老者就是著名哲學家、中國人民大學教授陳先達,“遛彎兒”已成為他哲學思考的一種獨特方式。
陳先達是新中國培養的第一批馬克思主義哲學家。這位從事馬克思主義教學、理論研究近60年的老人,對自己的職業和研究有著深厚的感情和真誠的信仰,力求做到專業、職業和信仰三位一體。
走向歷史深處:深入分析馬克思
異化理論和人道主義思想的關聯
20世紀70年代末以來,陳先達一直潛心于馬克思主義哲學經典著作解讀和哲學史研究。其代表作《走向歷史的深處——馬克思歷史觀研究》曾被譽為是對“馬克思唯物史觀的學術尋根”,是反映改革開放以來中國馬克思主義哲學研究領域“學術進展和學術成就”的具有“最重要影響”的六部“哲學論著”之一。
陳先達后來在《哲學心語——我的哲學人生》中回憶,他轉向馬克思主義哲學史研究,并把這本研究馬克思歷史觀的書取名《走向歷史的深處》,并非無的放矢,這一論題與當時國內外矚目的重大理論問題和理論思潮密切相關。馬克思早期思想的評價問題、馬克思的歷史觀及其形成的實際歷史過程、人道主義、異化問題等,都是馬克思主義哲學史上的理論難題。20世紀80年代在對十年“文革”進行歷史反思時,形成了人道主義和異化問題的探討熱點,一些人把馬克思主義人道主義化,片面理解馬克思的異化理論,這顯然曲解了馬克思的實際思想歷程。
為了揭穿這種認識上的錯誤,陳先達站在真正的馬克思主義立場上,深入分析馬克思異化理論和人道主義思想的關聯,強調“不從歷史著手,很難說清楚這個問題”。他結合《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思想在唯物史觀創立中的作用,濃墨重彩地對馬克思異化勞動理論的特色及其歷史地位進行分析,將其置于唯物史觀形成的歷史進程中予以闡述。此外,針對當時一些學者把文化心理結構、自我意識或者主體性作為歷史的深層結構,并以此作為理論工具和社會分析方法來分析社會現象和社會問題的“時髦”現象,陳先達指出:“主體性、自我意識、文化心理結構對于理解歷史非常重要,但仍屬歷史活動的表層,唯物史觀所要解決的,正是表層后面深層的東西——揭示決定文化和人的意識的深層結構,揭示社會歷史的規律性。”這些觀點在經歷了歷史的風雨洗禮和大浪淘沙后,愈來愈顯示出他的卓爾不群和遠見卓識。
家國情懷:
馬克思主義學者的至真追求
陳先達在不同場合多次強調:“對于社會主義國家來說,沒有任何一個學科比我們的專業更關系到社會主義國家的命運和前途。飛機、原子彈、航空母艦對保衛社會主義國家非常重要,它可以防止外敵入侵,防止外國勢力以武力顛覆我們的政權。可是再強大的原子彈、衛星、航母,都不可能保證社會主義不變顏色。因為軍事力量不能防止‘西化’思潮的入侵;也不能用軍事力量強迫從內心對一種社會制度的價值認同。”這是一個真正的馬克思主義理論工作者真實情懷的流露。
陳先達一直強調,馬克思主義理論工作者要自信、自強、自尊,就要做到“頂天”、“立地”。“頂天”就是要認真學習、閱讀、鉆研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要加強馬克思主義理論修養;“立地”就是要關注社會現實,接地氣。這對馬克思主義極其重要。馬克思主義時代化、民族化、大眾化,就是接地氣。時代化,接世界之氣;民族化,接中國本土之氣;大眾化,接大眾之氣。
陳先達認為馬克思主義研究不僅是一項嚴肅的學術研究工作,而且是最具實踐性的學術研究工作。只有自強,加強自身的理論修養和對實際問題的了解,我們才有自尊的資本,才有自信的底氣。
正如有學者評價陳先達:在馬克思主義哲學研究中表現出擔當意識、思想境界、理論情懷和探索精神,其學術研究與政治信仰高度融為一體,有著學術追求與時代、國家的擔當高度統一的堅定品格和錚錚鐵骨,體現了一位光明磊落的馬克思主義學者對國家、對民族、對學術的至真追求。
回歸生活:
讓高深的哲學術語融入具體生活
花甲之年后,陳先達愈來愈自由而奔放,愈來愈喜歡并習慣于隨筆這種文體。2013年,《陳先達哲學隨筆》(六卷本)問世,陳先達說這是自己豐收的年景。在談到自己的隨筆寫作時,陳先達強調這是“自己在說話,是說我自己的話”。他喜歡這些文字,仿佛“老年得子”般偏愛。他歷來主張文章要通俗易懂,不要用生僻的詞語,不要讓人如讀天書、捉摸不透。他還有過一個有趣的比喻:“不能流通的貨幣,票面價值再高也是近乎廢紙。”
陳先達的哲學隨筆把“哲學的深沉、文學的優美、歷史的豐富”結合在一起,非常自覺地去聯系實際、干預生活、貼近群眾,讓高深的哲學術語融會于一件件具體的生活事件當中,以俗見雅,以淺見深,以簡單見復雜,以平和見尖銳,因而擁有了更為廣泛的讀者群,好評如潮。這些“小品文”,是宣傳和堅持馬克思主義的一種“新式武器”。有學者說陳先達的哲學隨筆延續艾思奇以降的寫作風格,踐行毛澤東關于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化的要求,為當前馬克思主義哲學的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作出了可貴的表率。
陳先達在哲學上的成就不僅體現在他的學術論著中,也表現在他的詩詞中。他特別擅長格律詩,且在哲學中有詩的意境,在詩中有哲學的探索。陳先達的哲學研究融科學家的理智與詩人的悟性于一體,其詩詞創作兼具文學的審美情趣和哲學的批判精神。哲學如詩,詩中有哲學,二者相映成趣,構成了他哲學品格的重要維度。
創新與求是并重,析理與論道相融。對于一名馬克思主義學者而言,陳先達始終堅持按照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方法創造性地回答時代提出的新問題,踐行“關注現實、研究現實”的學術研究路徑。
- 省社科聯召開深入貫徹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學習教育警示教育會
- 湖南省社科聯九屆二次常委會會議召開
- 2025年湖南省社會科學普及主題活動周啟動
- 240余項湖南社科普及活動清單來啦!等你來解鎖……
- 倒計時1天!湖南省社科普及主題活動周明日啟動
- 倒計時2天! 湖南省社會科學普及主題活動周即將啟幕
- 湖南省社科普及讀物專區在湖南圖書館亮相
- 省社科聯開展“書香潤社科·青春擔使命”“五四”青年主題讀書分享會
- 2025年永州市社科普及活動周啟動
- 婁底市社科理論界學習貫徹《習近平文化思想學習綱要》座談會召開
- 《常德通史》編纂工作委員會召開第一次全體會議
- 湖南省周敦頤理學文化研究會召開成立大會暨周敦頤理學思想學術研討會
- 湘潭市社科聯到會祝賀湖南科技大學科學技術現代化研究院揭牌成立
- 湘潭市社科聯赴湘潭醫衛職業技術學院調研立項課題推進情況
- 湘潭市社科聯開展“我愛湘潭我的家”志愿服務活動
- 張家界市社會科學界聯合會第七屆委員會第三次全體會議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