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志成:九溪儺戲與民間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可持續發展
文章來源:湖南社科網 作者:袁志成 時間:2014-03-19 08:00:00
袁志成,男,漢族,湖南隆回人,湖南城市學院文學院院長、湖南省青年社會科學工作委員會委員、文學博士、副教授,主要研究近代文學。目前主持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青年項目、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青年項目、教育廳科學研究優秀青年項目,已主持完成湖南省社科基金課題1項、湖南省社科聯課題1項、湖南省教育科學規劃課題1項、益陽市社科聯課題1項。出版學術專著2部,發表論文四十余篇。
儺戲起源于古代的儺,儺在產生之初是一種“迎神驅鬼”的儀式,即一種巫術禮儀,用以祈求安寧吉祥。《說文解字》釋“儺”云:“行有節也。”段注:“此字之本義也,自假儺為驅疫字,而儺之本義廢矣。”我國現存的眾多儺戲,是一種特殊的民間宗教文化,以祭祀愉神為主要目的。儺戲在我國發展時代之久,地域流傳之廣,是其他任何一種戲劇樣式無法比擬的。所有的儺戲,雖然都產生于原始社會的原始宗教,但在各地的發展很不平衡,有的原始節目散逸了,有的幸存下來,并吸收了一些新節目,融入了地方特色,加入了地方崇拜的神靈、地方音樂和樂器,各地儺戲漸漸用不同的語言演唱,因此儺戲具有極強的地方色彩。但由于它們都是原始社會的遺存,許多節目反映了原始社會人們的原始生活和意識,因此,各地劇目所反映的題材、內容、思想等仍然是相近的。
九溪儺戲流傳歷史悠久,明清發展較快,系民間班戲,羅氏、徐氏、陳氏、騰氏儺戲班較旺,每逢民間節日唱儺戲,祈禱樂神,許愿祝壽。儺戲演出演員人數少,演出中伴有“八郎”,八郎因丑屠夫出身常戴用樟木雕似神廟中的神像面具,現代已賦予戲曲新的生命力。“開財門、喚六畜”;還伴有土地佬,“興陽春、五谷豐登”。據《通雅》所說,“儺神凡十二,皆使之追兇惡”。表演動作原始而簡單,多用反復、大幅度的程式與舞蹈動作。唱腔有〔可子板〕、〔土地腔〕、〔新水令〕等曲牌。用響樂鼓、鑼、伴奏。演出節目有《劉文龍趕考》、《孟姜女哭長城》、《許百萬教女》等幾十多出戲,每場的儺戲演出中的最后一場必演《關公斬妖》以祈福驅邪。
作為一個民族古老的生命記憶和活化的文化基因庫,儺戲體現著特定地域內人們面對自然、適應自然的智慧和獨特的審美情趣。儺戲在各地的發展體現了戲文化在不同階段的藝術形態,這使得它成為今天研究戲曲源流和特定地域歷史文化的“活化石”。九溪儺戲作為戲曲研究鏈中的一環,也自有其獨特的意義。
然而,隨著經濟全球化的影響,以儺戲為代表的民間非物質文化遺產正逐漸失去自己的生存空間,九溪儺戲像其他各地的儺戲一樣,也面臨著危機。其危機主要在于:一,儺戲本身所具有的迷信色彩,使得儺戲在當今社會逐漸衰落;二,實用性不再。非物質文化遺產往往與當地人們的生活密切相關,儺戲不僅是一種原始宗教,早期有祈求安寧的實用價值,而且能滿足人們當時的精神需求。然而,在經濟大潮的沖擊下,儺戲漸漸失去往日的作用,節日、祭祀等場合也很少需要;三,藝人和觀眾數量萎縮。隨著時代的發展和城市化進程的加速,思想觀念的多元化等等,農村的年輕人越來越多地在城市務工、定居,而不愿意呆在家鄉學習古老的戲曲,表演者和觀眾的數目都在萎縮。
儺戲的源遠流長為我們展現了一些被時間淹沒了的社會現象和地域風俗,在研究地方文化、藝術、歷史等方面有著重要的意義,保護和傳承儺戲迫在眉睫。以下是筆者對儺戲可持續發展所作的幾點思考:
第一,明確本地儺戲的獨特性。儺戲作為民族審美、民族信仰的載體,其重要性已得到國家和地方政府的重視。據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統計,有關儺舞、儺儀、儺面具等與儺戲相關的藝術形式在國家和省級名錄中共有十八項。九溪儺戲在保持其不經雕琢的原生態的同時,還應對本土儺戲的歷史沿革以及發展現狀進行梳理,以突出本土儺戲在中國儺戲中的特殊地位和作用。
第二,重視儺戲藝人的傳承。民間非物質文化遺產多以口耳相傳的方式傳承,這種脆弱的傳承方式注定了“傳人”的重要性,因此,重視儺戲藝人,確保其經濟利益,便顯得很有必要。同時,對于重要的劇目以及基本的祭祀儀式可錄音、錄像,并在網絡上發布,以便更好的保留本地文化。
第三,擴大儺戲的觀眾群體,讓本地居民對此文化有所認識和了解。可在當地中小學、社區或鄉鎮等加強宣傳力度,邀請儺戲藝人去學校或社區表演、講座,激發人們的興趣和對本土文化的自豪感,為儺戲的可持續發展奠定群眾基礎。
第四,開發儺戲的旅游價值。對儺戲的劇目以及部分存留實物如儺戲面具、儺戲劇本等建檔、展覽,充分挖掘儺戲背后的風俗習慣以及獨特的價值觀念,在擴大影響力的同時,也可為本地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發展注入資金。
- 省社科聯召開深入貫徹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學習教育警示教育會
- 湖南省社科聯九屆二次常委會會議召開
- 2025年湖南省社會科學普及主題活動周啟動
- 240余項湖南社科普及活動清單來啦!等你來解鎖……
- 倒計時1天!湖南省社科普及主題活動周明日啟動
- 倒計時2天! 湖南省社會科學普及主題活動周即將啟幕
- 湖南省社科普及讀物專區在湖南圖書館亮相
- 省社科聯開展“書香潤社科·青春擔使命”“五四”青年主題讀書分享會
- 2025年永州市社科普及活動周啟動
- 婁底市社科理論界學習貫徹《習近平文化思想學習綱要》座談會召開
- 《常德通史》編纂工作委員會召開第一次全體會議
- 湖南省周敦頤理學文化研究會召開成立大會暨周敦頤理學思想學術研討會
- 湘潭市社科聯到會祝賀湖南科技大學科學技術現代化研究院揭牌成立
- 湘潭市社科聯赴湘潭醫衛職業技術學院調研立項課題推進情況
- 湘潭市社科聯開展“我愛湘潭我的家”志愿服務活動
- 張家界市社會科學界聯合會第七屆委員會第三次全體會議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