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熙銀:從“九溪文化現象”看群眾文藝發展的方向與啟示
文章來源:湖南社科網 作者:龍熙銀 時間:2014-03-19 08:00:00龍熙銀,湖南石門人,中共黨員,教授,語文特級教師;現行人教版、高教版(湖南卷)中職語文國家規劃教材編寫與教師培訓專家,現行湖南省中職語文教材副主編;共參編人教社、高教社、湖南人民社各類教材65冊(部);湖南省教育廳教材遴選專家、“文明風采”資深評委。曾主編出版常德市首部中職學生優秀作品集《藍色暢想曲》;已出版的著作有《風雨人生路》《暢游詩歌王國》《中國古代書信名篇助讀》《漫步散文天地》《新型實用文體寫作》等5 部;迄今共發表教育教學論文、文學評論與賞析文章、文學作品逾500篇近350萬字。現供職于湖南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
桃源九溪文化現象,無論從哪個角度來看,都是“山溝里飛出了金鳳凰”。它有著引領我國群眾文藝發展方向的推動作用,同時帶來諸多啟示。這里,我簡要地談四點認識。
一、它以具體而鮮活的事實證明,文藝創作必須遵循創作規律。這個規律,就是文藝源于生活,就是“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
文藝源于生活,“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這是早就為我們的祖先“杭育,杭育”派的文藝創作活動所證明了的。毛澤東延安“講話”后,“人民藝術家”趙樹理、常香玉,“斯大林文學獎”獲得者丁玲、周立波等的文藝與文學成就,無一不證明了這一點。新時期的文學大家路遙的《人生》系列、高曉聲的《陳奐生》系列、劉紹棠的“運河系列”等同樣以無可辯駁的創作成就證明了這一點。
而來自桃源與常德的張文玖、鄧冰清、鐘士英、羅繼南等本土藝術家們自覺遵循創作規律,深潛九溪藝術沃壤,在和當地草根藝術家鄢明清、杜惠仙、張建和、杜竹云等的水乳交融中共同創作的諸如《稅單風波》《蝦趣》《車兒燈》等群眾文藝精品,同樣也有力地證明“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是顛撲不破的創作真理。
曾幾何時,包括當下,脫離生活、閉門造車者有之,遠離現實、憑空捏造者有之,其結果自然是無果而終,不用說出精品,就是次品也出不了。如果還怨天尤人,那就可笑更可悲了。
更有甚者,有人一提“講話”精神,“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等文藝規律,就暴跳如雷,或嗤之以鼻,等等。如果不是無知,就是別有用心。這里,“九溪文化現象”給了他們一記響亮的耳光與最有力的回擊。好得很!
二、它以生動而精彩的實踐證明,群眾文藝應該緊緊地圍繞著本土出特色、救作者、留觀眾
魯迅說過,“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我發揮一下,越是地方的,越是國家的;越是山溝里的,越是大舞臺的。地方特色越濃,本土韻味越重,越能別開生面,別出心裁,獨樹一幟,從而實現化蛹成蝶的巨變。像九溪漢戲、大鼓、花燈、、板龍燈、車兒燈、土地戲、儺戲、九子鞭等20種戲曲都是極具桃源本土特色的民間藝術表現形式,它來自本土,貼近群眾。正因為如此,不僅群眾喜聞樂見,而且喜扮樂演。這就不難解釋,為什么在九溪,有各類群眾文藝演出團體30個,從業人員1000多人,每年演出4000多場次,創收3000多萬,演出地域覆蓋常德及周邊地區,還到達湖北、江西等地,還曾與央視春晚PK。
這,等于是給某些自稱大腕卻又抱怨觀眾水平低、政策不寬松、娛樂媒體多的“媚外派”、“私人訂制”派、“韓迷派”們上了精彩的一課。妙極了!
三、它以恰如其分的風格尺度,準確地闡釋了俗與雅、我與眾的相互關系
文藝界歷來存在著雅俗之分,也就是俗話說的“陽春白雪,下里巴人”。群眾文藝歷來被稱之“下里巴人”,被有些自命高雅的人認為“不入流”。九溪文藝無疑是“下里巴人”,但恰恰就是這樣的“下里巴人”有觀眾,有市場,生命力旺盛,前景廣闊,因為什么呢?因為它接地氣,因為它恰如其分地把握了俗與雅之間的分寸與尺度。
實際上,雅和俗從來就沒有截然的界限,沒有什么純雅或純俗,俗到佳處雅自來。元雜劇大家關漢卿的那些傳世之作本就來自勾欄瓦舍,表現的主要也是草根百姓、底層人物,他本人當時就被人稱作“勾欄戲曲家”。誰能說,關漢卿的那些經典雜劇“不入流”呢?沒有大俗,何來大雅?大俗即大雅。我們的群眾文化藝術家們應該朝著入俗致雅這一正確的方向堅定不移地走下去!
還有,“我”與“眾”的問題,也是歷來讓作家藝術家們很困擾的選擇。這里所指的“我”,就是表現自我;這里的所說的“眾”,就是表現他人,大眾。就成就而言,二者并無高下、優劣之分。比方說詩歌,前者如屈原、李白,后者如杜甫、白居易。但是,群眾文藝,卻必然是排“我”的,只能是表現“他人”,表現“大眾”。象牙塔里可以孤芳自賞,可以“獨抒性靈”,但若是搞群眾文化,只能出入尋常巷陌,走在鄉間的小路,代百姓立言,以表現民眾的喜怒哀樂為己任。九溪文化的創造者們無疑是深諳其中的道理,并把握好了其間的分野的,因而達到了“大道至簡”的不易境界。點個贊!
四、它以鮮明的時代性,詮釋了社會主義文藝的應有功能
這一點,毛澤東《講話》中本來是十分明確的作過闡述的。后來,小平同志的《祝詞》又有過發展性強調。再接下來,這一基本的黨的文藝總方針中央也有過反復的申明,但總有人要刻意地無視、諷刺甚至于抹殺它。
九溪文藝節目里像《一號文件到農村》《富民政策暖山鄉》《夸當家》《俺村的黨員就是亮》《勸夫戒賭》《老來難》《打牌》《車兒燈》《蝦趣》等優秀節目,不僅把握了時代的脈搏,有著鮮明的時代特色,同時,也頑強地告訴我們:文藝只有為人民服務才有出路;文藝只有為社會主義服務才有光明前途。同時,文藝,尤其是群眾文藝必須自覺地承擔起它本有的鞭撻功能、教育功能、美感功能,尤其是在努力培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今天,更是責無旁貸。而決是僅僅是什么娛樂工具、消遣樣式。
- 省社科聯召開深入貫徹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學習教育警示教育會
- 湖南省社科聯九屆二次常委會會議召開
- 2025年湖南省社會科學普及主題活動周啟動
- 240余項湖南社科普及活動清單來啦!等你來解鎖……
- 倒計時1天!湖南省社科普及主題活動周明日啟動
- 倒計時2天! 湖南省社會科學普及主題活動周即將啟幕
- 湖南省社科普及讀物專區在湖南圖書館亮相
- 省社科聯開展“書香潤社科·青春擔使命”“五四”青年主題讀書分享會
- 2025年永州市社科普及活動周啟動
- 婁底市社科理論界學習貫徹《習近平文化思想學習綱要》座談會召開
- 《常德通史》編纂工作委員會召開第一次全體會議
- 湖南省周敦頤理學文化研究會召開成立大會暨周敦頤理學思想學術研討會
- 湘潭市社科聯到會祝賀湖南科技大學科學技術現代化研究院揭牌成立
- 湘潭市社科聯赴湘潭醫衛職業技術學院調研立項課題推進情況
- 湘潭市社科聯開展“我愛湘潭我的家”志愿服務活動
- 張家界市社會科學界聯合會第七屆委員會第三次全體會議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