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加快建設湖南長江經濟帶的政策建議
文章來源:湖南社科網 作者:岳陽市人民政府課題調研組 時間:2015-02-19 10:33:40內容提要:近年來,湖南長江經濟帶建設加快推進,已具備較好發展基礎,但也存在著體制機制矛盾、水運優勢發揮不夠、產業競爭力不強等問題,建設速度和發展規模仍存在瓶頸。湖南要進一步“融入”長江經濟帶,重點是高起點謀劃,統籌湖南長江經濟帶建設總體規劃與洞庭湖生態經濟區建設,增強對省內腹地經濟的輻射功能和帶動作用,盡快出臺進一步加快湖南長江經濟帶開放開發的相關政策。
2013年11月習近平總書記在湖南考察時,提出湖南要發揮“一帶一部”的區域優勢。李克強總理多次召開會議為發揮長江“黃金水道”獨特優勢謀篇布局。《國務院關于依托黃金水道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的指導意見》已發布。守盛書記、家毫省長先后到岳陽調研。加快湖南長江經濟帶建設其時已至,其勢已成。從今年2月起,課題組就加快建設湖南長江經濟帶進行了廣泛調研,形成此報告。
一、湖南長江經濟帶建設的現狀
湖南長江經濟帶(主要是岳陽區域)經過幾年的開發建設,已打下堅實基礎,取得初步成效,目前正處于機遇與挑戰并存的關鍵時刻。具體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一)多項優勢集中,發展潛力巨大。一是區位優勢明顯。湖南長江經濟帶處于長江中游城市群的“臨江”節點,具有“承東聯西,南北貫穿”的地理區位優勢和江海聯運的綜合交通優勢。且經濟腹地廣闊,經“一湖四水”可溝通湖南省內74個縣市區,連接全省70%的大中型工礦企業和省內85%的地域面積,已基本形成以洞庭湖為中心,長江、湘江、沅水干流為依托的內河水運體系。水運平均成本僅為鐵路運輸的50%、公路運輸的30%,“黃金水道”優勢突出。二是長江岸線可利用率高。湖南長江經濟帶擁有163公里長江岸線,可建港岸線55.9公里,其中港口與工業開發條件良好的一二級岸線48.8公里,占岸線總長度的30%,岸線開發利用率僅為14.1%,尚可利用的深水岸線還有38公里。三是資源條件優越。具有豐富的淡水資源。農業基礎扎實,是全國重要的糧、棉、油、畜、漁生產加工基地。礦產資源豐富,礦藏礦點200多處,其中釩礦蓄量居亞洲之首。旅游資源集中,人文古跡眾多,山水風光宜人。四是產業基礎較好。作為全省乃至中南地區重要的石化產業、航運物流、電力能源基地,與沿長江發達工業經濟區具有很強互補性。五是開放平臺基本構成。岳陽城陵磯綜合保稅區、城陵磯啟運港退稅試點、岳陽汽車整車進口口岸、進口肉類指定口岸、進口糧食指定口岸先后獲國務院批準設立,“一區一港三口岸”將使湖南長江經濟帶的輻射帶動功能更加強大,能為全省乃至整個中部地區發展增添后勁。
(二)雙重機遇疊加,發展前景廣闊。《洞庭湖生態經濟區規劃》已獲批,涵蓋整個湖南長江經濟帶;《國務院關于依托黃金水道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的指導意見》(國發〔2014〕39號)也已出臺。兩大國家戰略疊加,為加快建設湖南長江經濟帶提供了重大機遇。
(三)區域競爭激烈,發展形勢緊迫。長江沿線省市紛紛實施開放開發戰略,湖北、江西、安徽等省都成立了由省委、省政府主要領導為組長的工作領導小組。湖北省早在2009年就出臺了《關于加快湖北長江經濟帶新一輪開放開發的決定》;2012年江西省提出了“做強南昌,做大九江,昌九一體,龍頭昂起”的發展戰略,出臺了《關于進一步推進九江沿江開放開發的若干意見》;安徽省提出了“抓住機遇、開發皖江,強化自身,響應浦東,迎接輻射,帶動全省”的思路。目前,沿江城市競相開發建設,對湖南長江經濟帶形成了市場資源上的“擠壓”。重慶、荊州、武漢、九江、蕪湖等港口先后與上海港合作,組建新的港口企業;黃石港口也在與深圳鹽田港洽談深度合作協議。
二、加快建設湖南長江經濟帶面臨的主要問題
在長江經濟帶區域進一步大開放大發展的背景下,作為湖南長江經濟帶的“橋頭堡”,岳陽市在政策爭取、開發建設與招商引資等方面主動積極,但目前仍面臨一些困難和問題。
(一)體制機制矛盾較突出。長江岸線利用管理政出多門,存在政策不同步、關系不協調等問題。在口岸資源管理、生態環境保護、國土資源開發整合等方面,缺乏科學系統規劃,管理監控乏力。沿江縣(市)區有關利益協調、基礎設施共建共享、資源合理配置、招商引資協調、投融資、生態補償等機制等都還不夠完善。
(二)水運優勢發揮不夠。洞庭湖水系和長江水上運輸的優勢尚未充分發揮,成了制約發展的因素之一。一是多種運輸方式銜接協調不夠。洞庭湖及湖南長江港口各自為營,沒能建立與長江航運配套的商貿物流基地和配送中心,造成貨流不暢、綜合運輸成本增加,水運貨運量、貨物周轉量在綜合運輸體系中所占的比重僅分別為10%和14%。二是港口服務水平不高,集疏運功能不配套。目前,湖南沿江有6個港區,有碼頭泊位119個,歸屬多個不同的央企、省企或縣(區),其中3000噸級以上的泊位30個,5000噸級以上的2個。港口結構形式較為簡單,大型泊位偏少,小型泊位占多數,裝卸工藝落后。港口貨場與公路、鐵路貨場缺乏有效銜接。船舶的標準化、專業化程度不高。三是江湖航道存在暢通障礙。長江湖南段航道仙峰礁、燕子礁尚未清除。洞庭湖水系目前千噸級以上的高等級航道僅700公里,只占通航總里程的5.8%,低于全國內河千噸級(三級)8.1%的平均水平。而且礙航閘壩和橋梁多,等級航道上的跨河橋梁1162座,其中達標的橋梁僅701座。
(三)產業競爭力不強。能對全省經濟起明顯支撐、帶動作用的支柱產業和品牌產品不多。一是經濟外向度低。岳陽外貿依存度僅1.66%,近400家外貿企業真正具備出口能力的不到70%,進出口過億美元的大型企業僅2家,全市2013年進出口總額6.44億美元,在全省居第7位,在長江沿岸10個地級市中排名第9位。二是產業集聚度不高。產業布局比較分散,產業鏈條偏短,產業內部分工協作、配套聯動能力較弱,產業聚集度、關聯度低,沒有形成規模效應和集聚效應。三是產業結構不優。產業結構比較單一,傳統產業比重偏大,高新技術產業偏少。現代服務業發展不快,商貿物流基地和配送中心建設明顯不足,對經濟發展的支撐作用不夠強勁。
(四)缺乏省級發展規劃。岳陽作為湖南長江經濟帶唯一的臨江城市,2014年3月委托中國科學院南京地理與湖泊研究所編制了《湖南長江經濟帶開發建設總體規劃》,但此規劃僅局限于岳陽行政區域所轄范圍,無法從省級層面定位發展戰略,長江經濟帶建設對湖南省內腹地的輻射拉動作用和省內部門之間、區域之間的協調功能未能得到充分體現,省內長江與洞庭湖流域其他相關城市,由于“依托”關系不明朗,因而“融入”熱情不高。
三、加快湖南長江經濟帶建設的對策建議
加快湖南長江經濟帶開發建設,必須立足全省,高起點謀劃,以更大力度全面推進,努力打造湖南經濟新增長極。
(一)高起點規劃湖南長江經濟帶。一是上升到省級層面進行規劃引領,突出湖南長江經濟帶的輻射功能和拉動作用,使現有的資源得到充分合理利用。二是與國家長江經濟帶總體發展規劃相銜接,爭取更多政策和項目支持,并與長江中游城市群、長株潭城市“兩型社會”建設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相融合。三是與洞庭湖生態經濟區建設進行統籌,突破行政區劃等體制障礙,綜合考慮沿江經濟與洞庭湖生態經濟產業發展聯動機制,形成競爭、有序、統一的開放型經濟帶。
(二)以改革創新增強經濟活力。一是整合湖南主要港口資源。統籌城陵磯港、長沙霞凝港以及株洲、湘潭、常德、益陽等長江沿岸和洞庭湖流域港口建設。以產權為紐帶,采取兼并重組等形式,以城陵磯港、長沙港為主體,聯合上海港組建大型港務集團,整合長江湖南段與三湘四水港口資源和物流貨源。二是探索區域聯合開發模式。探索政府間合作共建、大型企業集團綜合開發等多種模式,按照共同協商、利益共享的原則進行跨地區聯合開發試點,在沿江地區共建產業園區,創新引進產業集群。如可引導國內外大型企業到湖南沿江區域共建“飛地產業園區”,使資本、技術、產權、人才、土地等市場要素流動更加活躍、頻繁,形成特色鮮明、互利雙贏、協調發展的“一帶一區”的新格局。三是建立多元化融資投資機制。深化投融資體制改革,放寬投資融資渠道,創新投融資方式。按照“誰開發、誰投資、誰保護、誰受益”的原則,鼓勵各類經濟成分投資沿江基礎設施建設、園區建設和產業開發。
(三)完善區域綜合交通網絡。一是加快“一湖四水”航運建設。建設“一縱五橫”為重點的水路運輸網絡。全面推進湘江及沅水、淞虎——澧資、澧水、資水、漣水等“一縱五橫”的航道建設。加快長江黃金水道、洞庭湖區航道治理,爭取實現長江航道湖南段5000噸級、湘江航道2000噸級通航標準。優化港口功能布局,加強港口基礎設施和集疏運體系建設,將岳陽城陵磯新港打造成為長江中游重要的航運物流中心,將長沙霞凝港區打造成專業化運輸核心港區,推進株洲、湘潭、常德、益陽等重點港口功能提升。大力發展現代航運服務業,加快培育港口龍頭企業,鼓勵各種物流向港口碼頭集聚。推進內河船型標準化,鼓勵發展江海直達船型。為湖南長江經濟帶提供暢通、高效、安全、綠色的水運服務。二是構建區域綜合交通運輸體系。抓緊推進蒙華煤運通道岳陽段及其支線、常岳九鐵路、月益鐵路、黔張常鐵路和岳常、岳長、岳宜、大岳等高速公路建設。加快啟動環湖公路、沿江高等級公路、過江通道建設,推進疏港公路、貨運站場等綜合配套設施建設。加快岳陽機場開工建設,打造縱橫成網、配套成環的“水陸空”立體交通體系。三是建設湖南長江經濟帶現代物流服務體系。以港口、鐵路、公路、空港、管道運輸現代綜合交通體系為依托,以城陵磯綜合保稅區、汽車整車進口口岸、冷凍肉類進口口岸、糧食進口口岸為載體,按社會化、專業化、信息化、規模化的要求,加快城陵磯綜合物流園建設,力爭建成長江中游重要的航運物流中心。
(四)大力發展沿江現代產業聚集帶。依托產業發展條件與基礎優勢,重點打造石油化工、食品及輕工、電力能源三大產業集群,積極培育發展專用設備制造、節能環保、醫藥、電子信息等四大先進制造業,做大做強航運物流、現代旅游、金融商務與商貿市場等四大現代服務業。大膽探索湖南沿江產業帶發展新路徑。依托產業園區和龍頭企業,吸納相關項目落戶,促進上下游產品聯動開發,形成或延伸產業鏈。科學確定沿江產業帶分布的大小構架,逐步調整不合理的產業分布。推動工業產業向園區集中、生產要素向優勢產業集中,發展沿江產業集群。
(五)發揮政策的扶持和導向作用。建議省委、省政府比照長江中下游省市的做法,盡快出臺指導意見,參照上海自貿區的有關做法,制定扶持政策,鼓勵產業集聚、資源整合、園區建設和基礎設施建設。一是在財稅政策方面,對大企業、大項目給予政策傾斜。對總投資達到一定規模的,省財政給予一定補貼。對園區內的企業,免收或減收涉企的行政性收費。根據國家稅收調控政策,加大對主導產業的稅收支持力度。二是在金融政策方面,引導國家開發銀行等金融機構參與長江經濟帶項目規劃、論證和融資。進一步健全融資擔保服務體系,鼓勵各類金融機構加大對長江經濟帶主導產業的金融支持。三是在產業政策方面,培育壯大龍頭企業,扶持中小企業發展。在技術、資金等方面給予大力支持。建立健全石油化工、電力能源、食品、紡織、電子信息等產業發展專項資金制度,支持企業產品技術研發及節能減排技術創新、產業共性關鍵技術研發與推廣等活動。四是根據國家土地調控政策,建立健全產業用地優先支持制度,加大對長江經濟帶主導產業用地保障力度,對布局在沿江地區的全省重大基礎設施建設、重大產業項目實現應保盡保。
(六)加強組織領導與統籌。一是建議將湖南長江經濟帶開放開發領導小組與已經成立的洞庭湖生態經濟區建設領導小組合并,統籌為“一帶一區”工作領導小組,省直有關部門和長株潭、岳陽、常德、益陽等主要負責人為成員,定期召開聯席會議,研究協調相關重大問題。二是建議明確一位省領導掛帥,協調“一帶一區”工作,加強對我省貫徹落實國務院(國發(2014)39號)文件實施意見的監督指導,在廣泛征求意見的基礎上,抓緊起草指導性文件。三是在省委、省政府領導下,由省發改委牽頭,有關單位參與,聯合專業機構,編制湖南長江經濟帶總體規劃。四是謀劃一些新項目,建立湖南長江經濟帶建設與發展項目庫,適時對外發布。五是適時舉辦“湖南長江經濟帶開放開發”高層論壇,邀請國家部委領導、有投資融資意向的大型企業代表、知名專家學者和相關地市領導參加,共謀進一步加快湖南長江經濟帶開放開發大計。
(課題主持人:盛榮華,主要研究人員:徐新啟、唐宇文、徐永健、魏星、劉宇赤、余友安、李文偉、宋振權、秦長林、吳有祥、曹東,協助研究人員:張萍、李平輝、吳忠才、朱元敬)
- 省社科聯召開深入貫徹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學習教育警示教育會
- 湖南省社科聯九屆二次常委會會議召開
- 2025年湖南省社會科學普及主題活動周啟動
- 240余項湖南社科普及活動清單來啦!等你來解鎖……
- 倒計時1天!湖南省社科普及主題活動周明日啟動
- 倒計時2天! 湖南省社會科學普及主題活動周即將啟幕
- 湖南省社科普及讀物專區在湖南圖書館亮相
- 省社科聯開展“書香潤社科·青春擔使命”“五四”青年主題讀書分享會
- 2025年永州市社科普及活動周啟動
- 婁底市社科理論界學習貫徹《習近平文化思想學習綱要》座談會召開
- 《常德通史》編纂工作委員會召開第一次全體會議
- 湖南省周敦頤理學文化研究會召開成立大會暨周敦頤理學思想學術研討會
- 湘潭市社科聯到會祝賀湖南科技大學科學技術現代化研究院揭牌成立
- 湘潭市社科聯赴湘潭醫衛職業技術學院調研立項課題推進情況
- 湘潭市社科聯開展“我愛湘潭我的家”志愿服務活動
- 張家界市社會科學界聯合會第七屆委員會第三次全體會議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