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中醫藥產業發展戰略研究
作者:湖南中醫藥大學課題調研組 時間:2015-05-15 08:56:40內容提要:在政府的引導和扶持之下,目前湖南已經基本具備了發展現代中醫藥產業的要素條件,但總體競爭能力有限。加快湖南中醫藥產業發展,應加強領導統籌、加大政策扶持、推進“名醫”培養工程、開展“名藥”培育工程、打造“名牌”中醫藥企業、加快建設中醫藥制造大基地、推進中醫藥第三產業發展、構建強有力的科技創新平臺。
湖南是全國中醫藥大省,中藥材資源蘊藏量排名全國第2位。在加快實現湖南“富民強省”的宏偉戰略目標中,中醫藥產業的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戰略地位。湖南“十一五”規劃指出,要大力扶持電子信息、新材料、生物醫藥等新興產業,形成現代中藥和基因制藥2大高新技術產業鏈。2010年9月,湖南省發布《湖南省加快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總體規劃綱要》,將生物醫藥作為加快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的重點之一。在生物醫藥領域重點發展的8大領域中,現代中藥首當其沖。同時提出推進建設包括現代中藥在內的10條千億元規模的重大戰略性新興產業鏈。湖南“十二五”規劃也再次將現代中藥產業納入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重點。
在政府的引導和扶持之下,目前湖南已經基本具備了發展現代中醫藥產業的要素條件。但湖南現代中醫藥產業的發展尚處于起步階段,總體競爭能力有限,制約了這一產業更好更快的發展。因此,必須依托資源優勢,積極培育現代中醫藥產業集群,加快推進湖南中醫藥產業的現代化進程,這是在后金融危機時代搶占經濟發展制高點,推動湖南經濟持續發展的可行路徑。
一、湖南中醫藥產業發展現狀
湖南是全國中醫藥大省,是全國中藥材主要產區之一,在全國中醫藥整體發展中占有重要而不可替代的戰略地位。
(一)中藥材種植面積大。湖南中藥材種植歷史悠久,生產加工經驗豐富。隆回種植百合已有1200多種歷史,慈利種植杜仲歷史已上千年,平江種植白術見于歷史記載已有440多年,沅江種植枳殼已有360多年,雄黃開采歷史已達1400多年。我省現是全國8個中藥材種植基地省份之一,種植面積達411萬畝。全省大宗、道地藥材種植品種近60個,常年規范種植總面積達280多萬畝,主要集中分布在懷化、邵陽、自治州、張家界、益陽等市(州)的28個縣,其中隆回的金銀花15萬畝,張家界的杜仲30萬畝,懷化的紫珠8萬畝、茯苓3.5萬畝,邵東的玉竹6萬畝,平江的白術2萬畝?!肮?基地+農戶”的中藥材產業發展模式已在全省廣泛推廣,目前全省從事中藥材種植、采摘的藥農達20多萬人。近年來,我省一批道地藥材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脫穎而出,占據市場制高點,其中玉竹產量占全國的80%,百合占全國的70%,金銀花、茯苓占全國的60%,吳茱萸、湘蓮占全國的40%等。
(二)中醫藥工業發展較快。湖南中醫藥工業日漸發達。全省現有中藥生產企業 102 家 (含中、 西兼制),中成藥生產企業70多家,擁有九芝堂、千金、古漢、正清、泰爾等一批在全國頗具影響的中藥企業,年銷售產值均在3億元以上,九芝堂躋身全國中藥20強。全省從事中藥飲片加工企業58家,在制藥機械制造及藥包材等配套產業領域,擁有長沙楚天、千山藥機等一批在國內外具有一定影響的大型制造企業,產業規模和技術水平均居全國領先地位?!笆晃濉逼陂g,湖南中醫藥市場規模占全國中醫藥市場規模的3.75%,緊隨吉林、山東、廣東、四川、貴州、江蘇等省之后,位居全國第七。2013年,湖南中成藥產量149225噸,占全國中成藥總產量的4.8%,位居全國第八。湖南醫藥大品種主要集中在中成藥和保健品領域,全省11個單品種銷售額過億元的產品中,中成藥占據7個。湖南醫藥龍頭企業如九芝堂、千金藥業、紫光古漢等均以中藥為主業。以九芝堂為例,2014年上半年中成藥營業收入占其總營業收入的比例高達71.2%。
(三)中醫藥服務業勢頭良好。湖南中藥商業流通發達。我省通過GSP認證的藥品批發企業321家,藥品零售連鎖企業40家,連鎖門店約2500個,單位藥店約8000個。長沙雙鶴、老百姓、雙舟、國藥控股湖南公司、瑞格、博瑞、全洲等一大批商業企業在全國均具有較強的競爭實力。另外,我省還有邵陽廉橋和長沙高橋等2個國家級中藥材專業市場以及20個中草藥批發市場,中藥材年交易量達25萬余噸,年交易額超過30億元。近年來,我省中醫藥休閑保健產業異軍突起,成為湖南第三產業發展的支柱力量。據長沙市商務局數據,全市有大小洗浴休閑網點約1.5萬家,從業人員20余萬人,全行業年營業額達80億元以上。此外,湖南中醫藥會展業、中醫藥飲食文化業、中醫藥健康旅游業、中醫藥數字傳媒業也正在悄然興起。
二、湖南發展中醫藥產業面臨的主要問題
湖湘中醫藥文化源遠流長,中醫藥資源十分豐富,發展中醫藥產業有基礎、有優勢,但也存在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
(一)多頭管理,缺乏統籌規劃。中醫藥產業發展涉及的10多個管理部門仍然是處于多頭分割管理的境地,如中醫藥管理局只負責醫療管理,林業部門只管資源培育,經信委只管企業生產經營等等,缺少牽頭單位,無法進行有效的統籌規劃。
(二)高層次中醫藥人才缺乏。人才是興業之本。湖南高層次中醫藥專業人才不足,新一代名醫、學科帶頭人嚴重缺乏,全省從事中藥研究的資深專家已不足60人。而且目前在一線從事中藥工作的人,專業技術知識水平普遍較低。高層次學科人才得不到聚集,已成為制約中藥研發廣度與深度的不言而喻的“瓶頸”。
(三)中醫藥企業規模小,生產力水平落后。湖南中醫藥生產企業規模偏小,實力分散,缺乏龍頭企業的有力帶動,同時強勢中藥大品牌、大品種少,高科技含量、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中藥品種少之又少,缺乏核心競爭力。我省1300多家中成藥企業中,年產值30億元以上的僅有2家,近500家中藥飲片企業中,沒有一家年產值突破10億以上,1-10億的企業也僅有60家。
(四)中藥材種植集約化、規范化程度較低。我省中藥材種植仍然以農戶分散種植為主,種植規模小,抗風險能力弱,多數停留在經驗種植,缺少足夠的把握市場及規范種植的能力。我省中藥材GAP基地建設嚴重滯后,管理粗放,致使道地藥材及優良品種資源逐步退化和減少,野生資源逐步枯竭,嚴重影響到中藥產業可持續發展。
(五)技術創新能力不強。中醫藥產業對技術要求較高。目前湖南中醫藥產業無論在良種繁育、基地建設、中藥飲片加工,中間體提取,藥品加工、質量檢測、標準化控制等方面,科技創新力后勁不足,應用推廣不理想,嚴重制約了其發展。我省大多數中醫藥企業設備、技術較陳舊,還未建立起完善的中醫藥科技創新體系和產業發展相應的技術支撐平臺,中藥新產品、新技術研發滯后。
(六)品牌意識較為淡薄。湖南中醫藥產業尚處于少品牌、弱品牌的尷尬境地。雖然也有驢膠補血顆粒、六味地黃丸、古漢養生精、四磨湯、可邦等中成藥名優產品和株洲千金的“千金婦科片”等知名度較高的品牌,但相對于湖南這樣一個中藥歷史悠長、文化深厚、資源豐富的大省來講,知名品牌數量還是太少,幾千年深厚豐富的中醫藥文化資源優勢在當代尚未得到充分的展示與弘揚,使得湖南省中醫藥行業總體競爭實力也受到影響。
三、推進湖南中醫藥產業發展的對策建議
湖南發展中醫藥產業要依托資源優勢,大力推進“名醫、名藥、名牌”三名工程,逐步完善中醫藥產業體系,實現從中醫藥大省向中醫藥強省的跨越。
(一)加強領導統籌。要統一思想認識,把中醫藥作為帶動和加快湖南省新型工業化的戰略產業來發展。建立由省政府領導為召集人,省發改委、經信委、科技廳、財政廳、社保廳、衛計委、農業廳、林業廳、國土資源廳、藥監局、物價局、工商局、稅務局、長沙海關、省醫藥行業協會等部門參加的“湖南省中醫藥產業發展聯席會議”制度,協調解決實施發展戰略中的重大問題。改革和完善中醫藥產業管理體制,明確省經信委牽頭,負責加強對中醫藥產業發展的統籌規劃。
(二)加大政策扶持。湖南各級政府和部門應重視中醫藥產業,充分落實和利用國家優惠政策,在財政稅收政策、醫療保障政策、藥品集中采購、產業結構調整、產業推進、科研開發、技術改造、申請知識產權保護、科技成果鑒定、產業基地建設、市場開拓、招商引資、人才培訓等方面制訂相關的優惠政策和創造良好的條件,加快湖南中醫藥產業可持續發展。
(三)推進“名醫”培養工程。大力提升中醫藥教育水平,培育壯大中醫藥人才隊伍。依托我省中醫藥高等院校,創新教學模式,改革學科與專業設置、培養層次、教學方式等,重點打造30個左右的國家級和省級中醫藥重點學科、知名專業,重點建設60個國家和省級名老中醫藥專家傳承工作室,培養200名名老中醫學術繼承人和一批高層次中醫藥優秀臨床人才。
(四)開展“名藥”培育工程。以國家扶貧攻堅計劃為引領,以武陵山片區和羅霄山片區為重點,以道地藥材和地理標志認定為依據,重點培育9個“湘九味”標志性品牌藥材;加快白術、金銀花、茯苓等一批湖南道地藥材GAP種植基地建設;支持中藥企業采取“公司+基地+農戶”的產業化運作模式。
(五)打造“名牌”中醫藥企業。以產權制度改革為核心,優化產業組織結構,促進企業上市融資,形成以大企業為主導,大中小企業協調發展的產業格局。重點支持九芝堂百年老字號和株洲千金、紫光古漢、正清集團等行業龍頭整合資源,打造成全省乃至全國現代中藥產業的“旗艦”;支持漢森、恒生、泰爾等一批中藥企業迅速發展成為自我發展能力優、自主創新能力強、具有強勢品牌優勢和跨國經營潛力的大型企業;促進和支持九匯現代等一批中小企業向“專、精、特、新”的方向發展,進一步增強其在專業領域中的競爭力和影響力。通過戰略引進方式,鼓勵和支持國內外知名企業來湖南興辦中醫藥企業,為湖南中藥產業發展注入新的“血液”。
(六)加快建設中醫藥制造大基地。構建以中成藥工業為主體,中藥種植、中藥飲片、中藥提取工業為上游,制藥機械裝備、藥包材制造業為配套,保健品、化妝品等相關產品生產為延伸,集種植、初加工、深加工、綜合利用為一體,相互協調,共同發展的中醫藥“大產地”、“大基地”。加快建立以瀏陽生物醫藥園為核心區,長株潭和懷化“湖南西部中藥谷”為拓展區,輻射全省其他地區的現代中藥產業基礎。重點支持瀏陽生物醫藥園、長沙高開區、株洲經開區、湘潭高開區、懷化“湖南西部中藥谷”的建設。通過政策調控作用,引導產業投資向園區集中,形成高效協同的產業集群。同時,對產業轉移、產業擴張因勢利導,使我省中藥產業在全省不同區域乃至跨省布局上形成合理的產業互補性分工與梯度分布。
(七)加快推進中醫藥第三產業發展。充分發揮長沙交通樞紐地理區位優勢,加快建立以長沙為核心區,各市、州為拓展的現代化中醫藥物流基地。重點支持長沙雙鶴、雙舟、全洲醫藥物流、中南物流充分利用自身網絡優勢和現代信息技術手段,大力發展電子商務,迅速建設成為銷售網絡覆蓋全國、國際影響力大、一流的現代中藥商業流通中心。加快長沙高橋、邵陽廉橋2個國家級中藥材專業市場的建設,完善配套服務功能,提升規范化管理水平,加強與國內外合作,迅速發展成集藥材種植、飲片加工、藥材交易與流通為一體、在國內外具有較大影響的現代化中藥材集散地。培育一批競爭力強、發展獨具特色的大型中藥批發和零售連鎖企業。大力推進湖南中醫藥會展業、保健休閑業、飲食文化業、文化傳播業、健康旅游業、數字傳媒業的發展,打造“大健康”服務業。
(八)構建強有力的科技創新平臺。整合大學、研發機構、大企業集團等各類優勢資源,建立和完善支撐中藥產業化、現代化的研發體系,提高自主創新能力。要充分發揮湖南中醫藥大學、中南大學及九芝堂股份有限公司、湖南泰爾制藥有限公司、全州藥業集團有限公司等單位的優勢,以我省國家級、省級重點實驗室、工程技術中心及專業藥物研發機構、檢測中心為主要依托,以現代信息技術為重要手段,形成協調效應,加快建立國內技術水平領先、研發實力雄厚、設施設備先進一流的中醫藥科技創新基地。重點建設中醫藥現代化關鍵性技術研究平臺、中藥產業化工程研究中心、中藥復方工程技術中心,中藥標準研究中心、中藥臨床療效評價中心、中藥質量安全監測中心、科研信息網絡中心等,實現資源互補、信息共享。
(課題主持人:黃惠勇,主要研究人員:廖菁、夏新斌、胡志科、歐陽曉風、范珍賢、肖文明、王煒、張水寒、吳瓊)
- 省社科聯召開深入貫徹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學習教育警示教育會
- 湖南省社科聯九屆二次常委會會議召開
- 2025年湖南省社會科學普及主題活動周啟動
- 240余項湖南社科普及活動清單來啦!等你來解鎖……
- 倒計時1天!湖南省社科普及主題活動周明日啟動
- 倒計時2天! 湖南省社會科學普及主題活動周即將啟幕
- 湖南省社科普及讀物專區在湖南圖書館亮相
- 省社科聯開展“書香潤社科·青春擔使命”“五四”青年主題讀書分享會
- 2025年永州市社科普及活動周啟動
- 婁底市社科理論界學習貫徹《習近平文化思想學習綱要》座談會召開
- 《常德通史》編纂工作委員會召開第一次全體會議
- 湖南省周敦頤理學文化研究會召開成立大會暨周敦頤理學思想學術研討會
- 湘潭市社科聯到會祝賀湖南科技大學科學技術現代化研究院揭牌成立
- 湘潭市社科聯赴湘潭醫衛職業技術學院調研立項課題推進情況
- 湘潭市社科聯開展“我愛湘潭我的家”志愿服務活動
- 張家界市社會科學界聯合會第七屆委員會第三次全體會議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