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延華等:湖南參與長江經濟帶建設有哪些優勢與劣勢?
文章來源:紅網 作者:向延華等 時間:2015-12-23 09:36:16湖南位于長江中游,東臨江西,西接渝貴,南毗兩廣,北連湖北,有京廣鐵路、京珠高速、滬昆高速、長江水路等交通要道與外界相連相通,既是沿海通達內地的關口,也是內陸進入沿海的前沿。在參與長江經濟帶的建設中,湖南具有一定優勢,同時也有一些劣勢。
(一)交通設施多,但等級偏低。從基礎設施建設看,湖南公路、鐵路、水運、航空等基礎設施均得到了快速發展,綜合交通網絡總量已初具規模,基本形成了內外連通、內部互通的網絡格局,為湖南融入長江經濟帶提供了基礎設施支撐。但是,基礎設施的技術等級偏低、綜合交通運輸銜接不暢等問題,制約湖南依托長江黃金水道加快融入長江經濟帶建設。
1.水路設施。湖南境內水運資源豐富,長江干流自西向東橫貫湘北邊界,湘、資、沅、澧干流和眾多支流貫穿全省,匯入洞庭湖后,經城陵磯注入長江。通航河流聯通全省85%以上的縣城,航道通航里程位居全國前列,基本形成了以洞庭湖為中心,長江、湘江、沅水干流為依托,岳陽港、長沙港等重要港口為節點的水路交通運輸體系。2014年末,全省擁有通航河流373條,內河航道通航里程11496公里,約占全國內河航道總里程的9%,在長江經濟帶中處于第二位,僅次于江蘇;擁有內河港口63個,生產性泊位1853個。但是,湖南航道等級不高、互聯不暢,制約了湖南水運作用的有效發揮。截止2014年末,湖南等級航道只占總里程的35.2%,比全國平均水平低16.6個百分點,比排名靠前的安徽、湖北分別低54.5個、35.7個百分點;能通航千噸級及以上貨船的三級以上高等級航道只有700公里,所占比例僅為5.8%,僅相當于湖北的43.6%,比重慶、安徽分別少187公里、122公里;能通航500噸級以上的航道里程也只占9%,而通航50噸級以下的等外航道里程占比高達64.8%。
2.公路設施。湖南高速公路網絡基本形成,省會長沙與全省14個市州全部實現高速公路相連,形成了以長沙、衡陽、岳陽、常德、湘潭等主要城市為中心,聯絡全省各地99%以上的鄉鎮公路網。2014年末,湖南高速公路通車里程5493公里,在長江經濟帶中排名第二,僅次于四川,但僅占全省公路總里程的2.3%,占比低于上海、浙江、江西、江蘇。
3.鐵路設施。京廣、浙贛、湘桂、湘黔、枝柳、石長六條鐵路干線貫穿湖南,全省各旅游城市或市州全部有鐵路通達,武廣高鐵、滬昆高鐵的開通,全省有株洲、湘潭、衡陽、邵陽、岳陽、郴州、婁底7市進入長沙1小時高鐵交通圈。全省鐵路營業里程4550.5公里,居長江經濟帶11省市之首。但鐵路運量在長江經濟帶中排名并不占優勢,2014年湖南鐵路客運量9806萬人,低于江蘇、浙江、湖北;鐵路貨物量4753萬噸,低于安徽、四川、江蘇、貴州、江西。
4.運輸量。2014年,湖南鐵路、公路、水運客運總量為161837萬人、旅客周轉量為1660.69億人公里,均居長江經濟帶之首。湖南客運總量比排名第二的江蘇多6630萬人,比同處長江中游的湖北、江西分別多61107萬人、94072萬人。湖南貨運總量為203053萬噸,在長江經濟帶中排名第二,比排名第一、同處中部的安徽少231245萬噸,少了53.2%;貨物周轉量為4138.36億噸公里,排名第6,比安徽少9362.24億噸公里,少了69.3%。從不同的運輸方式對比看,湖南水路運輸的貢獻偏少,在旅客周轉量中,鐵路運輸、公路運輸占比分別為53.1%、46.8%,而水路運輸僅占0.2%;湖南水路貨運量占全省貨運量比重為12.7%,比重較長江經濟帶平均水平低8.3個百分點,占比在長江經濟帶中排名第7。
(二)人口規模大,但結構不優。2014年末,湖南常住人口6737萬人,在長江經濟帶11省市中,排名第三,在中部四省中排名第一。湖南人口規模雖大,但人口結構并不具有優勢。2014年末,湖南城鎮化率為49.3%,在長江經濟帶11省市中,排名第7,在中部四省中僅高于安徽0.1個百分點,分別比湖北、江西低6.4個和0.9個百分點;15—64歲適齡勞動力人口所占比重為70.8%,居長江經濟帶第7位,在中部四省中僅高于江西0.8個百分點,分別比湖北、安徽低3個和0.9個百分點;大專及以上學歷人口所占比重為8.5%,居長江經濟帶第9位。
(三)產業體系比較完整,但結構有待優化。湖南產業單位多,行業分布廣,產業體系比較完整,部分產業優勢比較突出,為湖南融入長江經濟帶提供了支持基礎。2014年,湖南法人單位42.49萬個,在長江經濟帶中居第7位,六成以上的法人單位集中在批發和零售業、公共管理和社會組織以及制造業三大領域。從產業發展看,2014年湖南實現工業增加值10749.88億元,在長江經濟帶中排第5位,僅次于江蘇、浙江、四川、湖北。煙草制品業、有色金屬礦采選業、非金屬礦采選業、有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業等18個大類行業具有明顯的競爭優勢。主要工業產品卷煙產量居全國第二,水電發電量居全國第六,水泥產量居全國第八,白銀、鉍、銻、鋅產量居全國第一,鎢、鉛、錫等產量居全國前列。湖南第三產業增加值11406.5億元,占GDP的比重達到42.2%,較上年提高1.4個百分點,規模居長江經濟帶第4位,僅次于江蘇、浙江、上海。
從經濟結構看,除上海、浙江呈現三二一的產業次序外,長江經濟帶的其他省市均呈現二三一結構。近年來,湖南產業結構不斷優化,第一產業比重由2011年的14.1%降到了2014年11.6%,下降2.5個百分點;第二產業比重由47.6%降到46.2%,下降1.4個百分點;第三產業比重由38.3%穩步上升到42.2%,上升了3.9個百分點。但與長江經濟帶的其他省市相比,湖南產業結構仍表現為一產過高、二產不強、三產不足。此外,湖南對外開放度偏低,對外貿易規模比較小。2014年,湖南進出口貿易總額在長江經濟帶11省市中排名第9位,僅高于云南、貴州,只相當于進出口貿易總額最大省份江蘇省的5.5%。
(四)經濟規模居中,但發展質量欠佳。2014年,湖南實現地區生產總值27037.32億元,在長江經濟帶中排名第5,分別為排名居前的江蘇、浙江的41.5%、67.3%,在長江中游四省中,略低于湖北而高于安徽、江西。但是,從經濟發展質量看,湖南發展質量相對欠佳。2014年,湖南實現地方稅收收入1438.52億元,在長江經濟帶中排第7位,僅相當于江蘇的24%、上海的34.1%、浙江的37.3%,在長江中游四省中,比湖北、安徽少434.59億元、254億元,僅比江西多57.39億元;湖南地方稅收收入占GDP的比重僅為5.3%,占比在長江經濟帶11省市中最低,比居第一位的上海低12.6個百分點。從人均水平看,2014年,湖南人均GDP為40271元,在長江經濟帶中排第6位,與排名前五的上海、江蘇、浙江、重慶、湖北相比,少57099元、41603元、32732元、7579元、6874元;湖南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621.7元,在長江經濟帶中排第6位,比上海、浙江、江蘇、重慶、湖北少28344元、15036元、9551元、730元、662元。
(本文摘編自湖南統計局官網向延華、付碩果、周哲煊執筆的決策咨詢86期《積極對接長江經濟帶促進湖南經濟加快發展》)
- 省社科聯召開深入貫徹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學習教育警示教育會
- 湖南省社科聯九屆二次常委會會議召開
- 2025年湖南省社會科學普及主題活動周啟動
- 240余項湖南社科普及活動清單來啦!等你來解鎖……
- 倒計時1天!湖南省社科普及主題活動周明日啟動
- 倒計時2天! 湖南省社會科學普及主題活動周即將啟幕
- 湖南省社科普及讀物專區在湖南圖書館亮相
- 省社科聯開展“書香潤社科·青春擔使命”“五四”青年主題讀書分享會
- 2025年永州市社科普及活動周啟動
- 婁底市社科理論界學習貫徹《習近平文化思想學習綱要》座談會召開
- 《常德通史》編纂工作委員會召開第一次全體會議
- 湖南省周敦頤理學文化研究會召開成立大會暨周敦頤理學思想學術研討會
- 湘潭市社科聯到會祝賀湖南科技大學科學技術現代化研究院揭牌成立
- 湘潭市社科聯赴湘潭醫衛職業技術學院調研立項課題推進情況
- 湘潭市社科聯開展“我愛湘潭我的家”志愿服務活動
- 張家界市社會科學界聯合會第七屆委員會第三次全體會議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