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先知:為湖南做好資源保障提供優質服務
文章來源:紅網 作者:馮鈞 蕭欣 彭小云 劉泉子 時間:2015-12-25 13:46:45編者按:十八屆五中全會提出了未來五年我國發展的指導思想,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新的目標要求。“十二五”收官,“十三五”將開啟,中國夢第一個百年目標即將實現,湖南積極貫徹落實五中全會精神,自信而充滿底氣地穩步前行。紅網特推出“信心湖南·廳局長訪談”系列報道。
湖南省國土資源廳黨組書記、廳長方先知接受采訪。
【廳局長訪談】
湖南省國土資源廳黨組書記、廳長方先知:
“十二五”時期,全省各級國土資源部門緊緊圍繞“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發展大局,主動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真抓實干,主動作為,各項工作取得了新進展。
過去五年,湖南經濟總量從1.6萬億增長到近3萬億,城鎮化率每年提高1.4個百分點,每年用地總量都在30萬畝以上,而國家每年下達的用地計劃缺口在10萬畝以上。面對如此大規模的用地難題,國土部門堅決貫徹落實省委、省政府關于穩增長的決策部署,充分發揮土地要素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的保障支撐作用,積極加強規劃計劃管控,確保了上海大眾長沙項目、黃花機場改擴建等一大批重點工程、重大基礎設施、高新技術產業、重大招商引資項目的用地需求,有力服務了全省“三量齊升”、“四化兩型”戰略,支撐了全省固定資產投資年均30%左右的增幅和年均超過全國約2%的經濟增速。5年來,全省土地出讓總價款4532.54億元,年均土地出讓收入906.5億元,為同期地方財政收入的48.9%左右,既充分顯現了土地資源價值,又為地方城市發展、園區建設提供了有力的財力支撐。
“十二五”期間,湖南實施了環洞庭湖基本農田建設重大工程、婁邵盆地基本農田建設重大工程和25個農村土地整治示范縣建設,建成高標準基本農田1495萬畝,連續15年實現耕地占補平衡。目前,全省實有耕地面積6202萬畝,比“十二五”規劃目標增加了574.8萬畝,基本農田面積4849萬畝,比“十二五”規劃目標增加了39.75萬畝。全省耕地保有量和基本農田保護面積均超過了國家下達的責任目標,在國務院組織的省級政府耕地保護責任目標年度考核中,連續多年在全國排名第一,確保了湖南穩居全國現有5個糧食輸出省份之一,糧食產量穩定在600億斤以上,為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做出了重要貢獻。
“十三五”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階段,湖南省國土部門將認真貫徹落實中央和省委省政府重大決策部署,主動適應新常態,以“五大發展理念”引領國土資源工作,轉變觀念、鉚足勁頭、敢于擔當,為實現全省“十三五”各項目標任務提供資源保障與優質服務。
國土部門將全力保障小康社會建設用地需求,最大限度地盤活存量用地,改革建設用地計劃分配辦法,完善差別化用地政策,主動做好重點項目的用地跟蹤服務。積極服務精準扶貧、精準脫貧戰略,完善扶貧開發用地政策,地質災害搬遷避讓、土地整治項目向貧困地區傾斜。
全省將扎實推進土地節約集約利用,實行建設用地總量和強度雙控行動,從嚴控制園區新增用地規模,鐵腕清理和處置閑置土地,以山水田林湖是生命共同體的理念,加強耕地保護和礦山環境治理,向國家申報環洞庭湖二期、婁邵盆地基本農田建設重大工程,深入開展“礦山復綠”行動,解決覆蓋全省主要礦區的地質環境遺留問題,關閉一批落后小礦山。
全省國土系統將繼續深化改革,全面加強不動產統一登記工作,確保2016年元月頒發第一批新證,2016年實現所有市縣統一登記發證,1月5日將在瀏陽、芷江、澧縣同時發出第一本不動產統一登記證;大力提升測繪地理信息服務能力,促進空間地理信息與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等集成融合,帶動電商、互聯網等新型業態發展;全面加強地質災害防治,重點實施調查評價、監測預警、搬遷避讓、災害治理、能力建設五大工程;拓寬地質工作服務領域,積極發揮地質工作在城市發展、農業農村、環境整治、耕地保護等領域的作用;繼續深化“三嚴三實”教育,堅決把紀律和規矩挺在前面,從嚴從實管好班子帶好隊伍。
【行動見真章】
土地產生更高效益
瀏陽經開區聚集著許多食品企業。這里不少食品企業開發建設了陽光屋頂,建設“天然曬場”。這樣既減少了土地占用,節省了用地成本,又企業又擴大了用地規模。瀏陽經開區這一做法只是湖南探索節約集約用地的一個縮影。
轉變土地利用方式是促進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重要途徑。“十二五”以來,湖南節約集約用地取得巨大成就。
湖南省國土資源廳黨組書記、廳長方先知說,“十二五”國家下達湖南“十二五”末億元單位GDP建設用地規模1250畝、單位GDP建設用地消耗量下降30%的目標任務。他們及時分解下達并納入市州政府績效考核,積極盤活閑置土地和低效用地,近三年存量土地供應占建設用地供應總量的30%。全省進一步完善節約集約用地激勵約束機制,實行用地計劃與供地率掛鉤。
湖南節約集約用地成績斐然。目前,武岡、汩羅等8個縣成為全國節約集約模范縣,長沙的新河三角洲復合開發模式、隆平高科節地型產業發展模式、武廣高鐵黎托客運站立體綜合開發等節約集約用地模式在全國推介。
2014年底,全省億元單位GDP建設用地規模為1231.2畝,單位GDP建設用地消耗量下降31%,提前完成國家下達的目標,促進了經濟發展方式轉變。據統計,“十二五”末,全省6大高耗能行業占規模工業比重較“十一五”末下降3.9個百分點,7大戰略性新興產業年均增長18%以上,高技術產業增速明顯快于整體工業。
全面勘查助推綠色發展
祁零盆地錳礦、官莊地區金礦、三九—白云仙地區鎢錫多金屬礦等整裝勘查區取得重大進展,發現一批大型礦床;常寧水口山鉛鋅礦邊深部找礦項目鉆孔見厚達300多米的銅和磁鐵礦,衡南雙江口螢石礦邊深部找礦項目新增螢石資源量198萬噸,平江黃金洞金礦邊深部找礦項目累計新增金20噸,冷水江錫礦山銻礦邊深部找礦項目有望新增10萬噸銻金屬量,老礦山邊深部找礦取得突破性進展……
十二五期間,為穩定傳統優勢產業所需礦產,全省投入地勘資金45億元,新發現礦產地69處,投入頁巖氣勘查經費約9億元,成功實施頁巖氣鉆井22口。同時,積極拓寬地質工作服務城市建設、農業農村、耕地保護等領域。
經濟發展既要金山銀山,更要綠水青山。全省深入開展礦產資源整合整頓,設置禁采區103個、限采區22個、重點開采區15個,完成了11個重要礦種、103個重點礦區的資源開發整合工作,五年關閉落后煤礦710家(目前為410家),關閉落后非煤礦山1100余家。全省組織開展了打非治違、超深越界整治等專項行動,礦業秩序得到根本好轉。
國土部門積極落實省政府湘江流域治理“一號重點工程”和第一個“三年行動計劃”,開展礦山地質環境治理,督促全省743家礦山開展礦山復綠,復綠面積1.8萬畝。
此外,全省正在積極謀劃礦泉水、寶玉石、地熱地溫能、富硒土地開發新型綠色礦業經濟發展。
【數據見變化】
- 省社科聯召開深入貫徹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學習教育警示教育會
- 湖南省社科聯九屆二次常委會會議召開
- 2025年湖南省社會科學普及主題活動周啟動
- 240余項湖南社科普及活動清單來啦!等你來解鎖……
- 倒計時1天!湖南省社科普及主題活動周明日啟動
- 倒計時2天! 湖南省社會科學普及主題活動周即將啟幕
- 湖南省社科普及讀物專區在湖南圖書館亮相
- 省社科聯開展“書香潤社科·青春擔使命”“五四”青年主題讀書分享會
- 2025年永州市社科普及活動周啟動
- 婁底市社科理論界學習貫徹《習近平文化思想學習綱要》座談會召開
- 《常德通史》編纂工作委員會召開第一次全體會議
- 湖南省周敦頤理學文化研究會召開成立大會暨周敦頤理學思想學術研討會
- 湘潭市社科聯到會祝賀湖南科技大學科學技術現代化研究院揭牌成立
- 湘潭市社科聯赴湘潭醫衛職業技術學院調研立項課題推進情況
- 湘潭市社科聯開展“我愛湘潭我的家”志愿服務活動
- 張家界市社會科學界聯合會第七屆委員會第三次全體會議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