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智洪:對接“大長沙” 推進我處生態旅游產業的發展
文章來源:湖南社科網 作者:段智洪 時間:2016-01-29 11:50:35自從新化縣列入全省文化旅游特色縣域經濟重點縣以來,全縣上下積極踐行縣委、政府“旅游立縣”發展戰略,牢牢把握加快發展機遇,著力謀劃大旅游、建設大景區、塑造大品牌、營造大氛圍、催進大發展,文化旅游產業發展取得顯著成效。上渡辦事處作為新化縣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如何利用區位優勢,發展生態旅游業,大有文章可做。
一、 我縣鄉村生態旅游業的現狀
當前我縣鄉村生態游開發主要以休閑農業為主,市內游客參與率和回游率比較高的鄉村生態游項目是以“摘水果、住農屋、干農活、享農樂”為內容的采摘游和農家風情旅游等幾個方面。近幾年來,我縣鄉村生態游發展迅速,鄉村生態游的消費群體不斷擴大,已開始呈現多層次、綜合化、品牌化的發展趨勢,已成為我縣旅游產業發展的一大亮點。一批知名的鄉村旅游目的地在我市眾多旅游景區中獨放異彩。例如,毛家垅楊梅基地、桑梓鎮草莓大棚、石溪生態園已經在婁底地區打響品牌,每年都吸引大量游客前來避暑納涼、采摘旅游;紫鵲界梯田定期舉行篝火晚會,舂糍粑、熏臘肉已經成為除景區外最吸引人的項目。
二、我處發展生態旅游的區位優勢
我處的旅游資源雖然匱乏,但區位優勢明顯。第一,道路四通八達,交通便利。上渡辦事處東瀕冷水江市、西接上梅鎮、南鄰桑梓鎮、北抵石沖口鎮,資水環抱,新化一橋、二橋縱貫南北,素有新化縣東大門之譽,同時,隨著滬昆高鐵、長韶婁高速公路通車運營,便捷的交通不僅縮短了游客的路程,也有利于旅游產品的輸出。第二,村民意識前衛,接收新事物能力強。上渡辦事處在過去的20年里,經歷了城市建設的洗禮,村民們大多早已告別面朝黃土背朝天的生活,加之村民們早有經營袁家、蕨根蔬菜基地,七井、資源花卉基地的基礎,村民們在觀念上對于發展生態旅游已潛移默化。第三,經濟基礎較好,民間資本雄厚。城市建設提供的機遇,讓村民們創造了一個又一個的財富神話,村民經商致富者眾多,經營經驗豐富。第四,游客基數大,輻射范圍廣;我處開發生態旅游,不僅可以滿足整個城區居民的休閑娛樂需求,更可以輻射冷水江、邵東等地區,而且我處作為新化旅游的服務中心,每年都有數百萬游客在我處集散,這些游客也是我處的發展生態旅游的潛在客戶。第五,自然條件適宜,田園風光優美。
綜合我處的區位條件,我們不難發現,最適合我處發展的是鄉村生態旅游產業,特別是農家樂、采摘游這些可以采取小戶經營、小本投入的旅游方式。
三、我處發展鄉村生態游的具體策略
(一)硬件為根,夯實發展基礎
我處農業資源豐富、區位條件優越、客流量眾多和市場潛力巨大,加之轄區內既有城市又有農村,因此應當以鄉村生態游硬件建設作為城市整體規劃的出發點,形成 “可覽、可游、可居”的環境景觀,構筑出了“城市—郊區—鄉間--田野”的旅游系統。
1.大力拓展融資渠道
應利用我處企業集中、民間資本雄厚的優勢,形成以企業投資為主,以銀行貸款為輔的資金籌措方式,形成多元化的融資體系,建立完善的投資機制。針對我處農民資本欠缺的現狀,當前,可先采取由村組集體資金入股(或社會資金入股),農民以人或住房入股的形式,以農民現有田地為基礎,建設集采摘、餐飲、住宿和娛樂、民俗觀光于一身的“農家大院”,使游客進得來,住得下,玩得愉快,走得高興。
2.科學合理規劃園區
“風天一身土,雨天一腳泥”是不成功的鄉村生態游。然而,如果所有的農家樂園區都是類似的成行成列布局,也難免產生單調、乏味的感覺。因此必須因地制宜,在我處現有的基礎上,七井、資源村可以利用花卉、盆栽的既有景觀優勢,造就以花卉景觀為主、鮮花產品為輔的農家樂旅游,在這方面,成都三圣花鄉為我們提供了很好的經驗,我們同樣可以將園區劃分為苗木種植區、精品盆花區、鮮切花展示區、彩色植物區等,既不影響苗木盆栽的種植銷售,又可以進行旅游開發,在花卉選擇上,我建議選取適宜我處生長環境,且能夠進行深加工的桂花、荷花、梅花、茉莉花等花卉。袁家、蕨根村的蔬菜基地則可以結合有機食品進行開發,將有機綠色蔬菜作為主打產品,同時可以將網絡農場游戲延伸到現實中,例如可以讓游客認購部分蔬菜,閑暇時游客可以自己種植,享受田園樂趣,平時由農戶負責,每月由農戶為游客提供一定數量的蔬果等等,事實上,認購有機蔬菜在北京上海等地早已成為一種潮流。
3.加強基礎設施建設
相對于我縣其他鄉鎮,我處的基礎設施條件還比較好,而鄉村生態游主要目的是親身體驗農村生活,對餐飲、住宿等設施的要求一般不會太高。因此,只要對水、電、交通、通訊等公共設施進行小規模的完善即可。這樣一方面便利了旅游者,另一方面改善了我處農民的生活條件,一舉兩得。
(二)內容為王,巧做創新文章
1、樹立創新理念。獨特的內容是事物的吸引力所在,沒有獨特的內容就沒有吸引力,最終也將失去競爭力乃至生命力。可以說,我處鄉村生態游起步較晚,如何在縣市內打造屬于自己的市場是當前最為關鍵的問題。筆者認為,唯有樹立“差異產生效益”的新理念,尋找自然資源、農業產業等方面的差異,才能打開一片天地。
2、突出特色項目。我處鄉村生態游應根據不同年齡、不同文化層次游客的多種參與和特殊活動的需求來發展,融入更多的農業知識和傳統文化,以滿足不同游客求知、求美、求新、求實的心理。同時,針對我處起步較晚、資金資本不足的現狀,可以建設由企業投資的鄉村生態園,如可以協同前進食品廠開發月餅、甲片糖、黃金米食品園區,每年組織幾次夏令營,讓家長帶領孩子親手制作食品等。既可以讓游客體驗到與眾不同的項目,又可以打響企業的品牌。
3、加強文化渲染。鄉村生態游應深入挖掘文化資源并加以利用,提升觀光采摘旅游的文化品位,以實現旅游資源的可持續發展。新化,既是蚩尤故里,又是梅山文化的發源地,應當在果園的環境設計中應體現出其內在的文化特征。可以圍繞“文化采摘之旅”串聯各個鄉村生態園,并在其中融入梅山儺戲、梅山功夫、蚩尤文化等文化藝術,給舂糍粑、熏臘肉、做茶葉等民俗工藝注入內涵,不斷豐富“文化采摘之旅”品牌體系。
(三)游客至上,練好服務內功
1、建立管理機構。鄉村生態游要規范、有序、健康地發展,需要建立高效運作的管理機構,加強管理和服務工作。各村應成立鄉村生態游項目開發領導小組,負責該村鄉村生態游發展的管理、協調、指導和服務工作,解決資金稅收、土地使用、道路建設等問題,促使鄉村生態游更加健康有序的發展。
2、進行教育培訓。為了提高旅游服務質量,縣、處有關部門要加強對從業人員的教育與培訓。首先從服務質量和衛生要求方面進行強化培訓;其次對于接待服務的技術技能、職業道德、梅山風情、蚩尤文化、旅游法規及環境保護等知識進行培訓,以提高從業者的綜合素質,使鄉村生態游適應市場的需求,更好地為旅游服務,以良好的口碑擴大影響,吸引更多的游客前來消費,從而形成良性循環。
3、制定優惠政策。為了提升鄉村生態游的影響力、社會認知度和產品知名度,除了制定合理的門票價格,爭取以低價位吸引更多的游客,還可以制定相關優惠政策,比如對殘疾人、學生、現役軍人減免收費等。
(四)建宣并舉,打造品牌形象
宣傳是旅游者獲取旅游地有關信息的重要渠道。因此,宣傳的好壞關系到我處整個鄉村生態游發展的成敗。一是邀請旅行社來觀光、體驗,并與其達成協議,要求其在做旅游路線宣傳時,對我處的鄉村生態游進行宣傳。二是通過電視、廣播、報紙等媒介刊登廣告進行宣傳。三是在網絡信息時代,通過網絡宣傳,進行網絡營銷。四是樹立良好的口碑,注意維護好在旅游者心目中的形象。
(婁底市“對接大長沙?推進新發展——我為轉型發展獻計策”理論研討會獲獎論文)
(作者系新化縣上渡辦事處黨工委副書記、主任)
- 省社科聯召開深入貫徹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學習教育警示教育會
- 湖南省社科聯九屆二次常委會會議召開
- 2025年湖南省社會科學普及主題活動周啟動
- 240余項湖南社科普及活動清單來啦!等你來解鎖……
- 倒計時1天!湖南省社科普及主題活動周明日啟動
- 倒計時2天! 湖南省社會科學普及主題活動周即將啟幕
- 湖南省社科普及讀物專區在湖南圖書館亮相
- 省社科聯開展“書香潤社科·青春擔使命”“五四”青年主題讀書分享會
- 2025年永州市社科普及活動周啟動
- 婁底市社科理論界學習貫徹《習近平文化思想學習綱要》座談會召開
- 《常德通史》編纂工作委員會召開第一次全體會議
- 湖南省周敦頤理學文化研究會召開成立大會暨周敦頤理學思想學術研討會
- 湘潭市社科聯到會祝賀湖南科技大學科學技術現代化研究院揭牌成立
- 湘潭市社科聯赴湘潭醫衛職業技術學院調研立項課題推進情況
- 湘潭市社科聯開展“我愛湘潭我的家”志愿服務活動
- 張家界市社會科學界聯合會第七屆委員會第三次全體會議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