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志光:全面對接大長沙 縱深推進“一轉三化”戰略
文章來源:湖南社科網 作者:何志光 時間:2016-01-29 11:39:27“對接大長沙、推進大發展”,是婁底市委、市政府作出的一項重大戰略決策。作為正處于轉型發展關鍵時期的冷水江而言,要堅決貫徹落實婁底市委、市政府的決策部署,主動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全面對接大長沙,努力尋求新的發展突破口,加快轉型跨越發展步伐。
一、把全面對接大長沙作為縱深推進“一轉三化”戰略新的主攻方向
“一轉三化”戰略是2009年我市在深入開展科學發展觀學習實踐活動中提出來的重大戰略決策,即“深化轉型工程,推進產業規模化、城市生態化、城鄉一體化”。在“一轉三化”戰略的指引下,我市經濟社會發展取得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這一戰略也得到了社會各界的普遍認同和全市上下的大力支持,我們也將持之以恒、一以貫之地予以推進。在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的大背景下,我市縱深推進“一轉三化”戰略,需要尋找新的著力點和支撐點。婁底市委、市政府作出全面對接大長沙的戰略部署后,我市積極響應,在市委經濟工作會議、市十一屆人大三次會議上,明確提出把“全面對接大長沙、縱深推進一轉三化戰略”作為推進今后工作的總體要求和發展方向。我們要在全面對接大長沙的進程中,更好更快地推進經濟發展、結構調整、城市建設、城鄉一體和民生改善,為我市2017年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奠定堅實基礎。
二、牢牢把握全面對接大長沙、縱深推進“一轉三化”戰略的關鍵環節
全面對接大長沙,基礎對接是前提。基礎設施對接的關聯緊密度,決定了我市全面對接大長沙的深度和廣度。隨著滬昆高鐵、長韶婁高速、婁新高速的通車運營,為我市加快融入“長沙1小時經濟圈”創造了良好條件。下一步,我們要繼續加強交通建設,重點抓好三個項目:一是抓好婁新高速金竹山互通建設,確保2016年建成通車;二是抓好新城大橋建設,確保2017年建成通車;三是扎實做好滬昆高鐵邵陽北站連接線項目前期工作,積極爭取上級支持,力求早日開工建設。這三個項目,將推進我市交通條件實現根本性大改善,開啟我市對接融入大長沙的新時代。此外,要統籌抓好水、電、氣、通訊、市政設施等基礎設施的互聯互通,全方位拉近與大長沙的時空距離。
全面對接大長沙,產業對接是核心。要充分發揮比較優勢,加快現有產業擴張和產業鏈條延伸,在與大長沙的錯位、補位發展中推動經濟轉型,重點抓好四個方面的對接:一是抓好優勢產業對接。充分發揮我市的資源和工業優勢,抓好鋼鐵、有色、煤電、煤化、建材等五大傳統支柱產業的對接。比如,鋼鐵、水泥產業可以對接長沙的路、橋及房地產建設;二是抓好配套產業對接。比如,我市正大力發展的不銹鋼產業,可以對接長沙的汽車、地鐵產業。目前,長沙已成為繼廣州、長春、上海、京津、武漢之后的“中國汽車產業第六極”,長沙地鐵2號線已經開通,在建和擬建的還有數10條線路。我們可以在這方面大做文章,找準切入點,將冷水江打造成大長沙先進制造業配套基地;三是抓好園區對接。長沙經開區在汨羅設“飛地工業園”,打造新的汽車整車生產制造基地和工程機械設備制造基地。我們要認真學習、借鑒,充分利用我市資源、土地、勞動力等優勢,積極承接大長沙向外轉移、擴散、溢出的產業和項目,實現資源互補、合作共贏;四是抓好現代服務業對接。把城東生態城作為我市發展第三產業的主陣地,對接大長沙,積極引進有實力的大企業、好品牌、新項目進駐城東生態城,重點引進商貿物流、飲食文化、金融機構等項目,不斷促旺新區人氣,推動新區發展。
全面對接大長沙,生態對接是關鍵。長株潭“兩型社會”建設作為國家中部崛起戰略的重大部署,通過近年來的實施,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長沙入選“中國十佳休閑宜居生態城市”,株洲由全國十大重污染城市轉變為生態宜居城市,湘潭躋身國家園林城市行列,由此帶來了城市整體競爭力的大幅提升和可持續發展后勁的顯著增強。我市作為一座典型的資源型工業城市,發展方式粗放,資源日趨枯竭,環境歷史欠賬多,環境治理任重道遠。我們全面對接大長沙,必須把生態對接擺在重中之重的位置,堅持“兩型”引領,緊緊抓住錫礦山轉型發展示范區建設得到省級層面支持的機遇,按照“多還老賬,不欠新賬”的原則,大力推進產業結構調整、環境治理和生態修復,打造優美宜居環境。
全面對接大長沙,旅游對接是紐帶。婁底旅游資源較為豐富,有曾國藩故居、湄江、波月洞、紫鵲界梯田、梅山龍宮、大熊山等精品景區,隨著長韶婁高速的開通,長沙、湘潭、婁底三市的旅游得以聯盟,前段我們開展了“百里長韶婁,醉美湘中游”活動,致力于打造全省首條黃金旅游中線。冷水江因資源稟賦、地理位置、歷史條件等影響,自然、人文景觀稍顯遜色,必須另辟蹊徑,在旅游創新方面多思考、多探索,打造具有冷水江特色的旅游品牌。比如,我們可以大力發展工業旅游。隨著工業文明的高度發達,人們在享受工業文明所帶來的巨大便利的同時,對這些改變自己生活的工業產物充滿了好奇,搞工業旅游應該是有廣闊前景的。我們可以依托“世界銻都”的金字招牌,積極創建 “錫礦山國家礦山公園”、“錫礦山—波月洞國家地質公園”和“錫礦山全國工業旅游景區”;我們可以依托冷鋼的鋼鐵產業,搞個旅游項目,讓大家知道鋼鐵到底是怎樣煉成的。把工業旅游納入婁底的旅游線路圖中,對接大長沙的精品旅游和黃金線路,這方面大有潛力可挖。
全面對接大長沙,文化對接是基礎。長沙是一座擁有悠久歷史與厚重文化的古城,是全國首批歷史文化名城之一。近年來,長沙文化產業取得了快速發展,形成了媒體傳媒、文化旅游、出版發行、娛樂文化、文博會展、卡通動畫等文化支柱產業,文化產業已成為長沙經濟發展新的增長點,2014年,長沙市文化產業總產值為1818億元,增加值為689億元,占全市GDP比重的8.8%。我們要切實加強與長沙的文化交流、合作,積極引進長沙的文化企業和文化品牌進駐我市,努力將我市梅山文化、謝冰瑩故居、紅色文化、工業文化推廣出去,促進我市文化產業和文化事業大發展大繁榮。
全面對接大長沙,人才對接是支撐。人才是科學發展的第一資源,人才競爭是最根本的競爭。大長沙高等院校、科研單位多,有強大的人才和科技優勢,我們要切實加強與大長沙全方位、多層次、廣領域的人才對接合作。一是積極引進一批能夠推動我市經濟社會發展的緊缺型、高層次人才;二是認真學習大長沙的先進技術和成功經驗,提高我市現有人才隊伍的素質和水平;三是吸引和鼓勵高校、科研院所來我市實施科研成果轉化,實現優勢互補、資源共享、互利共贏。
三、切實強化全面對接大長沙、縱深推進“一轉三化”戰略的保障措施
一是要解放思想。我們與大長沙的差距是全方位的,但最根本的是思想的差距、觀念的差距。全面對接大長沙,首要的是要進一步解放思想,努力克服不敢對接、不想對接、不善對接的心態和思想,認真學習他們敢闖、敢試、敢干的先進理念,消除小農意識、封閉意識、狹隘意識等觀念障礙,以開放包容的胸懷、大局大氣的視野、敢為人先的魄力,主動對接,全面對接,使思想和行動緊跟大長沙發展步伐。
二是要轉變作風。長沙之所以發展快、成效好,關鍵是作風好。雖然我市黨員干部隊伍作風總體上是好的,但與長沙相比,還存在較大的差距。我們要以開展“三嚴三實”專題教育為契機,認真學習長沙干部以“釘釘子”精神抓落實的作風、以科學高效服務抓推進的態度,把全部的心思和精力集中到抓工作、促發展上來,以“有錯是過,無為也是過”的責任感,以“一萬年太久,只爭朝夕”的緊迫感,以“不進則退,慢進也是退”的危機感,推動我市經濟社會在轉型發展上邁大步、求突破、上臺階。
三是要創新機制。大長沙多年來的快速發展,為我們提供了成熟的機制體制和好的經驗做法。我們要大力加強機制體制方面的對接,緊跟大長沙全面深化改革步伐,學習他們在行政審批制度改革、新型城鎮化、項目建設、園區建設、政府投融資、開放型經濟、綜合行政執法等各個方面的成功經驗,努力突破體制制約、機制障礙,從根本上解決制約發展的突出問題。
四是要營造氛圍。要將市委、市政府全面對接大長沙的決策部署層層傳達到各部門單位、鄉鎮辦、村(居、社區)、企業,要采取多種多樣的方式廣泛進行宣傳,調動各方面的積極性,營造全市上下支持、參與“對接大長沙、推進大發展”的濃厚氛圍。
(婁底市“對接大長沙?推進新發展——我為轉型發展獻計策”理論研討會獲獎論文)
(作者系冷水江市委副書記、市長)
- 省社科聯召開深入貫徹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學習教育警示教育會
- 湖南省社科聯九屆二次常委會會議召開
- 2025年湖南省社會科學普及主題活動周啟動
- 240余項湖南社科普及活動清單來啦!等你來解鎖……
- 倒計時1天!湖南省社科普及主題活動周明日啟動
- 倒計時2天! 湖南省社會科學普及主題活動周即將啟幕
- 湖南省社科普及讀物專區在湖南圖書館亮相
- 省社科聯開展“書香潤社科·青春擔使命”“五四”青年主題讀書分享會
- 2025年永州市社科普及活動周啟動
- 婁底市社科理論界學習貫徹《習近平文化思想學習綱要》座談會召開
- 《常德通史》編纂工作委員會召開第一次全體會議
- 湖南省周敦頤理學文化研究會召開成立大會暨周敦頤理學思想學術研討會
- 湘潭市社科聯到會祝賀湖南科技大學科學技術現代化研究院揭牌成立
- 湘潭市社科聯赴湘潭醫衛職業技術學院調研立項課題推進情況
- 湘潭市社科聯開展“我愛湘潭我的家”志愿服務活動
- 張家界市社會科學界聯合會第七屆委員會第三次全體會議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