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浩輝:學習和踐行習近平在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 盡心盡力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
文章來源:湖南社科網 作者:肖浩輝 時間:2016-06-03 10:11:055月17日上午,習近平總書記在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座談會上發表重要講話。這是一篇引領哲學社會科學繁榮發展的綱領性文獻,我們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一定要認真學習,深刻領會,堅決落實,為加快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獻力量、立新功。
深刻認識哲學社會科學的重要地位和作用,積極承擔歷史賦予的光榮使命。
習近平強調:人類社會每一次重大躍進,人類文明每一次重大發展,都離不開哲學社會科學的知識變革和思想先導。一個沒有繁榮的哲學社會科學的國家不可能走在世界前列。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哲學社會科學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新形勢下,我國哲學社會科學地位更加重要、任務更加繁重。他號召“一切有理想、有抱負的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都應該立時代之潮頭、通古今之變化、發思想之先聲,積極為黨和人民述學立論、建言獻策,擔負起歷史賦予的光榮使命。”我們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一定把總書記的號召銘記在心中,落實到行動上,悉心鉆研,大膽創新,不辱使命,再造輝煌。
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推進哲學社會科學的繁榮和發展。
馬克思主義是無產階級和革命人民認識和改造世界的思想武器,是無產階級解放事業的堅實理論基石和行動指南,是我們黨和國家的根本指導思想。堅持馬克思主義就能保持正確的政治方向。因此,習近平特別強調:“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是當代中國哲學社會科學區別于其他哲學社會科學的根本標志,必須旗幟鮮明加以堅持”。
習近平認為,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核心要解決好為什么人的問題,最終要落實到怎么用上來。哲學社會科學要有所作為,就必須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研究導向,堅持人民是歷史創造者的觀點,樹立為人民做學問的理想,尊重人民主體地位,聚焦人民實踐創造,自覺把個人學術追求同國家和民族發展緊緊聯系在一起,努力多出經得起實踐、人民、歷史檢驗的研究成果,使哲學社會科學具有吸引力、感染力、影響力、生命力。
歷史經驗證明,堅持馬克思主義的根本途徑是理論與實際相結合。就是用馬克思主義這根“矢”,射中國改革和建設這個“的”。要善于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方法,研究國內外、省內外、縣內外、區內外實際情況,從中引出固有的規律性,為黨和政府決策提供理論依據。所以習近平強調:“我國哲學社會科學的一項重要任務就是繼續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繼續發展21世紀馬克思主義、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使馬克思主義充滿活力、永放光芒!
我們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在教學和研究實踐全過程中,一定要按照總書記的指示,自覺地把堅持馬克思主義和發展馬克思主義統一起來,轉化為清醒的理論自覺、堅定的政治信念、科學的思維方法,在新的實踐不斷進行理論創新。
堅持務實創新,加快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
習近平在講話中向哲學社會科學者提出了“按照立足中國、借鑒國外,挖掘歷史、把握當代,關懷人類、面向未來的思路,著力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的任務,要求“在指導思想、學科體系、學術體系、話語體系等方面充分體現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
習近平對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提出了三大要求:一是要體現繼承性、民族性。堅持不忘本來、吸收外來、面向未來。二是要體現原創性、時代性。要以我們正在做的事情為中心,從我國改革發展的實踐中挖掘新材料、發現新問題、提煉出有學理性的新理論,概括出有規律性的新實踐。三是要體現系統性、專業性。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應該涵蓋歷史、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軍事、黨建等各領域,囊括傳統學科、新興學科、前沿學科、交叉學科、冷門學科等諸多學科,不斷推進學科體系、學術體系、話語體系建設和創新,努力構建一個全方位、全領域、全要素的哲學社會科學體系。習近平講的這六性,為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勾畫了新藍圖,指明了新方向。我們要認真領會,吃透精神,努力踐行,統籌各方面力量協同推進。
加強自我修煉,不斷提高思想品德和理論功底。
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是一個內容豐富的智慧工程,需要大批德才兼備的優秀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發揮聰明才智,歷盡千辛萬苦,才能完成。所以習近平強調,“要把這支隊伍關心好、培養好、使用好,讓廣大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成為先進思想的倡導者、學術研究的開拓者、社會風尚的引領者、黨執政的堅定支持者。”這充分體現了黨中央對哲學社會科學者的關愛和期望。黨中央決定采取一系列培養教育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的戰略舉措,是提高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素質,建設一支宏大的、先進的、有創造力的理論隊伍的重要保證,完全必要,非常及時。對于每個理論工作者來講,組織培養是外因,外因要通過內因起作用,從根本上講還是要靠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自己按照習近平的要求刻苦修煉。
首先,加強黨性鍛練和思想政治修養。堅定理想信念,牢記黨的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把自己鍛造成為立場堅定,旗幟鮮明,忠于黨、忠于人民、忠于哲學社會科學事業的理論工作者。要養成崇尚精品、嚴謹治學、注重誠信、講求責任的優良學風,做一個稱職的科研人員。要嚴于律己、寬以待人、言行一致、公正無私、潔身自好、遵紀守法、潛心科研,淡泊名利,在為祖國、為人民立德立言中成就自我、實現價值,以高尚的人格魅力引領風氣。
第二,加強理論修養,上接天線。堅持馬克思主義,就要懂得馬克思主義,而掌握馬克思主義理論的根本途徑,就是刻苦攻讀馬克思主義原著,只有讀懂弄通原著,才能掌握馬克思主義的真諦,正確運用馬克思主義理論指導中國實踐,才能增強馬克思主義理論功底,正確識別和抵制形形色色的反馬克思主義的政治騙子,有效反擊西方世界對馬克思主義的歪曲和攻擊,捍衛馬克思主義。
第三,加強實踐修養,下接地氣。馬克思主義來源于實踐,反過來又指導實踐。所以我們黨反復強調理論工作者要接地氣,使馬克思主義札根到社會主義中國的沃土之中。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只有深入實際、深入群眾調查研究,掌握第一手材料,才能為堅持和發展馬克思主義找到活的源泉。不接觸實際、不深入群眾,閉門造車,就會一事無成,甚至會提出一些脫離實際、脫離群眾的錯誤主張,禍國殃民。我們講調查研究,是一個二位一體的工程,第一步是調查,掌握大量的材料。這是前提。第二步對調查的材料進行分析研究,將豐富的感覺材料加以去粗取精、去偽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改造制作功夫,造成概念和理論的系統,使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這是結果。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要苦練調查研究的基本功,勇于沉下去,持之以恒,才能為科研奠定堅實的基礎。
第四,加強創新思維修養,善于天地結合。創新是社會進步和理論發展的動力。習近平反復“提倡理論創新和知識創新,鼓勵大膽探索”。這是理論工作者必備的素養和成功的源泉。理論創新的根本途徑,是馬克思主義理論同中國實際相結合。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兩次歷史性飛躍的重大成果,都是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實際相結合的產物。當代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要牢固樹立創新意識,培養創新思維,提高創新能力,勇于創新實踐,巧妙地把天線與地氣結合起來,用嶄新的理論創新成果,為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添磚加瓦,為黨和政府決策提供理論支撐。
我們要遵循習總書記的囑托:“立志做大學問、做真學問,嚴肅對待學術研究的社會效果,以深厚的學識修養贏得尊重”。
- 省社科聯召開深入貫徹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學習教育警示教育會
- 湖南省社科聯九屆二次常委會會議召開
- 2025年湖南省社會科學普及主題活動周啟動
- 240余項湖南社科普及活動清單來啦!等你來解鎖……
- 倒計時1天!湖南省社科普及主題活動周明日啟動
- 倒計時2天! 湖南省社會科學普及主題活動周即將啟幕
- 湖南省社科普及讀物專區在湖南圖書館亮相
- 省社科聯開展“書香潤社科·青春擔使命”“五四”青年主題讀書分享會
- 2025年永州市社科普及活動周啟動
- 婁底市社科理論界學習貫徹《習近平文化思想學習綱要》座談會召開
- 《常德通史》編纂工作委員會召開第一次全體會議
- 湖南省周敦頤理學文化研究會召開成立大會暨周敦頤理學思想學術研討會
- 湘潭市社科聯到會祝賀湖南科技大學科學技術現代化研究院揭牌成立
- 湘潭市社科聯赴湘潭醫衛職業技術學院調研立項課題推進情況
- 湘潭市社科聯開展“我愛湘潭我的家”志愿服務活動
- 張家界市社會科學界聯合會第七屆委員會第三次全體會議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