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潭市社科普及鄉村行活動——社科普及宣傳的一次有益嘗試
文章來源:湖南社科網 作者:湘潭市社科聯 時間:2018-06-11 09:27:08為宣傳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按照普及社科知識、傳播科學思想、倡導科學方法、弘揚科學精神的要求,湘潭市社科聯于2018年5月21日至25日先后在韶山市韶山鄉平里村、雨湖區鶴嶺鎮立新村、昭山示范區七星村、湘鄉市東郊鄉滸洲村、湘潭縣石鼓鎮歇馬村等五個村鎮開展社科普及鄉村行活動,以群眾喜聞樂見的方式,廣泛開展社科知識微宣講、社科知識推送、社科知識展示、社科讀物漂流等活動,在社科普及宣傳的方式方法上進行了一次有益的嘗試。
一、社科普及鄉村行活動的生動實踐
1、目的明確,主題突出,唱響主旋律。
社科普及宣傳是一項常態性工作,承擔著弘揚主旋律、提升公眾思想道德素質和社會科學素質的重要職能,應緊緊圍繞中心、服務大局開展工作。今年是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開局之年,中央提出了鄉村振興戰略,為此,市社科聯以“新鄉風民風,促鄉村振興”為主題,突出“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發展理念,開展了社科普及宣傳活動,唱響主旋律,切實將黨的十九大精神宣傳到群眾中去,讓群眾知曉、理解、支持和響應,切實提高村民社科素質,引導群眾追求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促進“村美”與“人美”和諧共進。
2、創新形式,豐富內涵,打造新平臺。
社科普及鄉村行活動采取專家“輕騎兵”的形式,由市社科聯組建一支由社科專家、環保志愿宣傳員、小品演員和歌手組成的宣傳隊,直接下到鄉村文化廣場開展活動。為了使整個活動有聲有色、有滋有味,市社科聯根據鄉村實際,從市廣播電視臺邀請了本土知名方言主持人茄陀哥主持活動,配備了專業的音響,做到簡而不陋,雅俗共享。每場活動設置了四個環節,即社科理論微宣講、社科知識展示、社科知識推送、社科書籍漂流,每個環節之間插入社科知識搶答和抽出幸運現場觀眾內容。通過集中宣講“鄉村究竟靠什么來振興”等政策知識、互動回答各類社科問答題、觀賞緊扣社科普及主題的小品、三句半等文藝節目、參與“垃圾該如何分類”的環保知識小游戲、發放各類社科書籍、閱覽社科知識展板等多樣形式,多角度地展示了哲學社會科學的豐富內涵,有效地推動了村民形成學習社科知識的良好風尚,有效地提高了農村群眾的文化素質,助推鄉村文明新風。活動形式的多樣性、內容的豐富性和環節設計上的互動性、趣味性,受到農民朋友的熱烈歡迎,現場效果十分火爆。
3、整合資源,發揮優勢,形成驅動力。
市社科聯作為市委、市政府聯系廣大社科工作者的橋梁紐帶,應注重發揮好“聯”的優勢,整合一切資源力量來開展工作。此次社科普及鄉村行活動,市社科聯既聯合了縣市區宣傳部的力量,又聯合了市農委、市廣播電視臺等市直部門的力量,既聯合了社科智庫專家的力量,又聯合了學會、民非組織的力量,既聯合了高校的力量,又聯合了志愿者的力量,通過整合社科資源,強化溝通,把握關鍵節點,抓細抓實,動員和組織了廣大社科工作者發揮各自的優勢,推出了一場有特色、高水平的活動。據統計,此次5場現場活動,參加的農民群眾共計1000多人,活動在湘潭日報、湘潭在線、湘潭電視臺、新湖南、新浪網、中國網等媒體進行了報道,反映強烈。
二、社科普及鄉村行活動的工作啟示
社科普及鄉村行活動的成功實踐,創新了社科普及宣傳的形式,豐富了社科普及宣傳的平臺,探索了一條社科普及宣傳的新途徑,給社科普及宣傳工作帶來一些啟示。
啟示一:緊貼新時代新需求是社科普及的現實意義。
習近平總書記5.17重要講話提出要堅持馬克思主義在哲學社會科學領域的指導地位,持續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社會科學普及宣傳工作作為提升人的素質、推動社會發展的重要渠道,必須緊貼新時代新需求。一方面,社科普及緊貼新時代新需求是國家的要求,也是各級社科聯和社科工作者的責任和使命。社科普及宣傳必須在政治上思想上行動上與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要堅持把問題導向貫穿哲學社會科學研究全過程,緊緊圍繞黨中央、省市委重大決策部署,匯聚正能量,引領社會思潮、引導社會輿論。另一方面,社科普及宣傳緊貼新時代新需求是人民群眾的需要。如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明確提出“鄉村振興戰略”,提出必須始終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重中之重,但在實際現實生活中,人民群眾并不知道應該做什么,應該怎么做。因此就需要社科專家教導農民在鄉村振興戰略實施過程中有什么好的政策、應該分幾步去實現鄉村振興。宣傳和解讀中央的精神和政策,是社科聯、社科工作者和社科專家的必要選擇,是責任也是使命。
啟示二:注重接地氣聚民心是社科普及的客觀要求。
社科普及工作是面對基層群眾的一項工作,如果一味說教,就會產生基層群眾不愿聽、聽不進,或者聽了后馬上就忘的現象,因此社科普及活動必須根據受眾群體來制定普及宣傳的形式,必須接地氣。一是內容要接地氣。要將晦澀難懂的社科知識變為百姓聽得懂、學得會的生活知識。二是形式要接地氣,要按照基層實際、群眾需求來開展形式多樣、雅俗共賞、參與性強的社科普及活動。三是需求要接地氣。可以采取調查問卷、群眾點單等方式,點對點征集群眾對社科知識的需求,同時,也可以采取調研走訪的形式,深入了解群眾在生產生活中實際關心的問題,了解群眾面臨的難點和重點問題,從而提高社科普及活動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啟示三:打造新載體新平臺是社科普及的發展方向。
社科普及工作應積極探索運用新媒體、創設新載體、新平臺,讓社科普及宣傳符合百姓需求,滿足百姓的訴求,增強社科普及宣傳的效果和影響力。一是注重發現運用新科技。可利用新媒體宣傳優勢,推出網絡同步直播,跳出活動場地空間限制,將社科普及宣傳活動延伸到網上,同步播報宣傳活動現場的情況,讓更多群眾受益。二是注重自主創新宣傳形式。要積極統籌線上線下資源,認真做好活動的后續宣傳報道,構建傳統媒體與新媒體結合的立體宣傳格局。三是注重緊跟時代熱點創新表現形式。如這次將社科普及的舞臺放到田間地頭,采取社科專家“輕騎兵”的形式將社科知識送給農民,讓社科與文藝有機結合,以群眾喜聞樂見的表演為載體,融合鄉村振興等中心工作,把百姓生活中典型的人和事搬上舞臺,穿插社科知識競答,演一臺深入淺出、寓教于樂的科普大戲。

啟示四:強調細打磨出精品是社科普及的品味彰顯。
社科普及宣傳活動是面向全社會的公益活動,聯系面廣,涉及內容繁多,因此從準備到執行階段都應強調細打磨出精品的理念,以展現社科知識的魅力。一是形式上要細打磨。社科普及活動不能閉門造車、自行想象,必須拓寬思路,放開視野,吸納更多的思想和形式,推出社科普及宣傳的新方法,打開社科普及宣傳的新局面。二是內容上要細打磨。社科普及活動中的宣講內容必須與社科知識緊密相關、與國家政策緊密相關,必須以弘揚優秀傳統文化,普及社會科學知識,提高廣大社會公眾人文社會科學素養為目的,因此針對活動的內容、表現形式等都要進行反復細致的打磨,做到通俗而不媚俗,淺出而不膚淺,讓社科普及宣傳成為群眾的一道品味大餐。
- 省社科聯召開深入貫徹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學習教育警示教育會
- 湖南省社科聯九屆二次常委會會議召開
- 2025年湖南省社會科學普及主題活動周啟動
- 240余項湖南社科普及活動清單來啦!等你來解鎖……
- 倒計時1天!湖南省社科普及主題活動周明日啟動
- 倒計時2天! 湖南省社會科學普及主題活動周即將啟幕
- 湖南省社科普及讀物專區在湖南圖書館亮相
- 省社科聯開展“書香潤社科·青春擔使命”“五四”青年主題讀書分享會
- 2025年永州市社科普及活動周啟動
- 婁底市社科理論界學習貫徹《習近平文化思想學習綱要》座談會召開
- 《常德通史》編纂工作委員會召開第一次全體會議
- 湖南省周敦頤理學文化研究會召開成立大會暨周敦頤理學思想學術研討會
- 湘潭市社科聯到會祝賀湖南科技大學科學技術現代化研究院揭牌成立
- 湘潭市社科聯赴湘潭醫衛職業技術學院調研立項課題推進情況
- 湘潭市社科聯開展“我愛湘潭我的家”志愿服務活動
- 張家界市社會科學界聯合會第七屆委員會第三次全體會議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