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守正與創新——讀《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三卷》有感
作者:湖南社科網 時間:2020-09-29 17:16:25習近平同志在主持中共十九屆中央政治局第十五次集體學習時指出,牢記初心和使命,推進黨的自我革命,要堅持守正和創新相統一。堅持守正和創新相統一,既是我們黨領導偉大社會革命的制勝法寶,也是我們黨推進自我革命的歷史自覺。進入新時代,面對國內外層出不窮的危機與考驗,要堅持走好中國道路,更要在理論、制度、文化、思想等各個方面加強守正與創新。
一、守正,就是要抓住本質、夯實基礎。
《史記·禮書》有云,“循法守正者見侮于世,奢溢僭差者謂之顯榮。”。守正,就是要恪守正道,就是要牢牢把握住事物的本質與基礎。只有守住了“正”,根基才不會弱、方向才不會偏、力量才不會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守正,重在守住三個方面:在信仰上守正。始終堅定不移地堅持共產主義信仰。近一個世紀前,民族危難之際,無數仁人志士前赴后繼的探索,讓我們找到了最適合中國的馬克思主義,創建了偉大的中國共產黨。多年以來,黨用信仰之力,影響和團結全國各族人民,打敗了日本帝國主義,推翻“三座大山”,建立新中國,并積極推進社會主義建設,改變了中國積貧積弱的現狀。當前,國家的強盛,人民生活的改善,都離不開一代代共產黨人的信仰堅守。進入新時代,世界局勢更加詭譎多變,意識形態領域的斗爭愈演愈烈,在這個關鍵時期,一定要保持極為清醒的政治頭腦、堅定不移地把握政治方向,切實吸取蘇聯解體、東歐劇變的歷史教訓,毫不動搖地堅持和發展共產主義信仰,擁護中國共產黨的領導,讓紅色旗幟永遠飄揚。在道路上守正。道路上守正,就是要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習近平總書記說過,改革開放必須堅持正確方向,既不能走封閉僵化的老路,也不能走改旗易幟的邪路。正確的方向,就是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自改革開放以來,我們國家經過實踐淬煉,找出的一條最適合當前中國發展的路子,是兼顧黨的領導、獨立自主和對外開放的最優選擇。40多年來的發展歷程,讓中國一躍成為世界第二經濟體,顯示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巨大生機和活力。只有牢牢把握住這個總路線、總基調,才能保證發展沿著正確的路徑前行。在文化上守正。天南地北的風俗人情,交相輝映的百家文化,綿延千年的改良發展,共同構成了底蘊深厚、百家爭鳴的中華文明。中華文明具備強大的生機與活力,根植于每一個人心中。從《三字經》中的“人之初、性本善”到《論語》中的“三人行,則必有我師焉”;從范仲淹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到張載的“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圣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再到顧炎武的“天下興亡,匹夫有責”。中華文明中沉淀下來的精華,成為國人“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每一個階段的行為遵循,也成為流淌在血液中的永恒烙印。在每一個國家存亡、民族畏難的關鍵時刻,中華文明總能迸發出強大的生機,培育出一代代有志之士,將國家從危難中解救出來。特別是從近一個世紀的發展歷程來看,無論是戰爭時期還是和平時期,無論是天災還是人禍,國人在災難前守望相助的精神,無不反映出濃厚的家國情懷,而家國情懷的發源,就在于幾千年來沒有斷絕的中華文明。在文化上守正,就是要堅定不移地堅守文化自信,從傳統文化中吸取源源不斷的營養和力量,用深厚的文化來對抗、化解一切未知挑戰。
二、創新,就是要打破藩籬、激發活力。
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實踐沒有止境,創新同樣也沒有止境。黨的十八大提出了五大發展理念,創新居于其中首位,充分證明了“創新”在中國人心中,具備廣泛共識和深厚實踐基礎。一方面,黨的發展要堅持創新。恩格斯提出,“一切社會變遷和政治變革的終極原因,不應當到人們的頭腦中,到人們對永恒真理和正義的日益增進的認識中去尋找,而應當到生產方式和交換方式的變更中去尋找。”黨執政的每個關鍵時刻,總是依靠“創新”這個有力武器來指明前進道路和發展方向。1935年,在第五次反圍剿失利,黨的發展嚴重受挫的情況下,組織召開的“遵義會議”,就是對馬克思主義的創新與改革,這次會議不僅糾正了博古、王明等人的左傾經驗主義錯誤,更確定了毛澤東同志在黨中央的領導地位。20世紀70年代中后期,國家百廢待興,經濟一蹶不振,以鄧小平同志為核心的第二代領導集體組織召開十一屆三中全會,提出“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行動指南,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發展指向定調。此后的40年,成為中國發展最快的40年,從積貧積弱的發展中國家,一躍而成為世界第二經濟大體。黨的發展史,就是一部不斷革除舊弊、打破陳規的創新史,堅持創新,黨才能保持恒久的生機與活力。另一方面,國家建設需要創新。創新不僅僅體現在理論方針政策方面,在金融、信息、科學、軍事等技術領域,也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從閉關鎖國到改革開放,從兩彈一星到神舟系列載人飛船,中國櫛風沐雨,走過一個世紀的艱難歷程,每一步都尤為不易,但每一步都在追求改革創新,每一步都在超越過往的自己。技術創新才能促進技術進步,技術進步才能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發展之路不止步,創新之路便不能止步。特別是中國處于“兩個大局”發展關鍵期,人口紅利急劇消退,以消耗自然資源為主的傳統產業、“世界代工廠”的優勢已經不能適應經濟發展的需求,新興的人工智能、大數據、虛擬技術、新材料等產業的崛起,對整個國家的技術創新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誰在創新上領先一步,誰就掌握了發展的主導權。只有一刻不停地鼓勵、堅持創新,國家才能繼續保持在世界上的競爭力和影響力,才能有更大的底氣、更大的勇氣來捍衛國家主權、保護國民安全,才能讓老百姓更加安居樂業,共享全面小康的偉大成果。
三、守正與創新辯證統一,不可分割。
守正與創新是不可分割的整體。守正是創新的前提。守住了“正”,才守住共產主義信仰、守住社會主義道路。守正是涉及到根本性、原則性的問題,容不得半點猶豫和徘徊。不以守正為前提的創新,是不符合基本信仰、基本原則、基本制度、基本道路的創新,既不符合國家發展要求,也不符合人民的根本利益。只有在理論上、制度上、思想上守住底線,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堅持和鞏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保障方向不偏、旗幟不倒。在這個前提下,對工作進行完善和升華,對技術進行研究與獨創,才是有價值、有意義的創新。創新是守正的保障。守正,主要是守住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創新,主要是在方法論上加以改進,做好“整合、融合、結合”文章,解放思想、推陳出新,確保制度更加完善、科技更加進步、經濟更加繁盛、民生更加和諧。社會的每一個發展階段都不是完美的,總有其短板和弱項,如果僅僅依靠“守正”,必然不能彌補其中的缺陷。創新,就是要補好木桶中最短的“木板”,讓有限的容積裝下更多的水,讓其發揮最大的效能。做好“創新”文章,對守正同樣具有重要意義。強有力的生產效能,更加完善的生產關系,能夠讓更多人堅定不移地堅定“根”與“源”,發自內心的擁護黨的領導,擁護社會主義制度,讓發展之路走得更為順暢。
發展進入新時代,更需要不斷堅持理論和實踐上的守正與創新,不斷鞏固、修正、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之路,促使中國之制發揮更大效能,讓人民共享發展成果、共同實現、共同見證偉大復興的中國夢。
(作者:湖南省常德市社會科學界聯合會黨組書記、主席 李云峰)
- 省社科聯召開深入貫徹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學習教育警示教育會
- 湖南省社科聯九屆二次常委會會議召開
- 2025年湖南省社會科學普及主題活動周啟動
- 240余項湖南社科普及活動清單來啦!等你來解鎖……
- 倒計時1天!湖南省社科普及主題活動周明日啟動
- 倒計時2天! 湖南省社會科學普及主題活動周即將啟幕
- 湖南省社科普及讀物專區在湖南圖書館亮相
- 省社科聯開展“書香潤社科·青春擔使命”“五四”青年主題讀書分享會
- 2025年永州市社科普及活動周啟動
- 婁底市社科理論界學習貫徹《習近平文化思想學習綱要》座談會召開
- 《常德通史》編纂工作委員會召開第一次全體會議
- 湖南省周敦頤理學文化研究會召開成立大會暨周敦頤理學思想學術研討會
- 湘潭市社科聯到會祝賀湖南科技大學科學技術現代化研究院揭牌成立
- 湘潭市社科聯赴湘潭醫衛職業技術學院調研立項課題推進情況
- 湘潭市社科聯開展“我愛湘潭我的家”志愿服務活動
- 張家界市社會科學界聯合會第七屆委員會第三次全體會議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