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科學家精神”融入社科工作者血脈
文章來源:湖南社科網 作者:婁底市社科聯 時間:2020-10-28 17:51:09在9月11日召開的科學家座談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科學家精神是科技工作者在長期科學實踐中積累的寶貴精神財富。從“兩彈一星”精神到新時代北斗精神,從以興國強國為核心的革命精神到以追求卓越為核心的奮斗精神,無不蘊含著科學家們愛國、創新、求實、奉獻、協同、育人的崇高情懷。
社會科學是用科學的方法,研究人類社會的種種現象的各學科總體或其中的任一學科。因此,做好新時期的社科工作,就要不遺余力的把科學家精神融入血脈,特別是要把愛國、創新、求實、奉獻精神融入到社科工作的具體實踐,承擔起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以文培元的的時代重任。
要弘揚胸懷祖國、服務人民的愛國精神。科學無國界,科學家有祖國,愛國精神是科學家精神的靈魂。錢學森等老一輩科學家在國家最需要的時候,放棄國外優厚的待遇,毅然回到祖國的懷抱,為祖國和人民作出了彪炳史冊的重大貢獻。“改革先鋒”史久鏞,學成不忘報效祖國,在外交和國際法戰線為維護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和國際公平正義做了大量工作。愛國也應是社科工作者最基本的政治素養,每個社科工作者都應把愛國放在第一位,在工作中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把個人的理想追求融入到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偉大實踐,把愛黨愛國愛人民轉化為為人民服務的具體行動,努力創作出經得起歷史和人民檢驗的社科精品。
要弘揚勇攀高峰、敢為人先的創新精神。惟創新者進,惟創新者強,惟創新者勝,勇于創新是科學家精神的主旋律。在創新精神的驅動下,天宮、蛟龍、天眼、悟空、墨子、大飛機等重大科技成果相繼問世,“上九天攬月,下五洋捉鱉”在今天的中國已經成為現實。時代前行,守正創新作為做好社科工作的基本要求一直未變。每個社科工作者都應打破固有的思維定式,緊盯現有的工作短板,聚焦群眾的現實需要,利用好各種可利用的社科資源,努力推動社科研究、普及宣傳的形式、內容、載體等各方面創新,推動黨的創新理論“飛入尋常百姓家”。
要弘揚追求真理、嚴謹治學的求實精神。“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求實精神是新時代科學家精神的本質特征。共和國勛章獲得者鐘南山,無論是面對非典還是新冠肺炎疫情,始終秉持醫者仁心深入一線追求真理;“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為得到最真實的實驗數據,90高齡仍然堅持親自下試驗田。他們是我們學習的榜樣。作為黨的社科工作者,就要走出書齋走向基層,深入實際、深入一線,講事實、說實話、道實情、辦實事,當好黨的政策主張的傳播者、時代風云的記錄者、社會進步的推動者、公平正義的守望者。
要弘揚淡泊名利、潛心研究的奉獻精神。“ 如煙往事俱忘卻,心底無私天地寬 ”,奉獻精神是科學家最可貴的品質。“中國核潛艇之父”黃旭華,為了國家的科技事業,隱姓埋名30年;黃大年“加入奉獻者的滾滾洪流中”,用生命開拓中國的地球深部探測事業……正是有一大批科學家和科學工作者甘坐冷板凳、甘于無私奉獻,才推動著中國在國際競爭激烈的科技領域正由“跟跑者”變為“并跑者”甚至是“領跑者”。淡泊名利、潛心研究也是社科工作者做精品、出成果的不二法寶。社科工作者要有“板凳甘坐十年冷,文章不寫半句空”的毅力和決心,不慕虛榮、不務虛功、不圖虛名,聚焦社會經濟發展的難點問題、人民群眾關心的現實問題做好研究,當好黨委政府的“智囊團”、人民群眾的貼心人。
人無精神不立,國無精神不強。社科工作者應大力弘揚科學家精神,不馳于空想、不鶩于虛聲,永葆家國情懷,始終淡泊名利、求實創新、無私奉獻、服務人民,使社科工作緊跟時代步伐、永葆蓬勃活力。
- 省社科聯召開深入貫徹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學習教育警示教育會
- 湖南省社科聯九屆二次常委會會議召開
- 2025年湖南省社會科學普及主題活動周啟動
- 240余項湖南社科普及活動清單來啦!等你來解鎖……
- 倒計時1天!湖南省社科普及主題活動周明日啟動
- 倒計時2天! 湖南省社會科學普及主題活動周即將啟幕
- 湖南省社科普及讀物專區在湖南圖書館亮相
- 省社科聯開展“書香潤社科·青春擔使命”“五四”青年主題讀書分享會
- 2025年永州市社科普及活動周啟動
- 婁底市社科理論界學習貫徹《習近平文化思想學習綱要》座談會召開
- 《常德通史》編纂工作委員會召開第一次全體會議
- 湖南省周敦頤理學文化研究會召開成立大會暨周敦頤理學思想學術研討會
- 湘潭市社科聯到會祝賀湖南科技大學科學技術現代化研究院揭牌成立
- 湘潭市社科聯赴湘潭醫衛職業技術學院調研立項課題推進情況
- 湘潭市社科聯開展“我愛湘潭我的家”志愿服務活動
- 張家界市社會科學界聯合會第七屆委員會第三次全體會議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