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長庚:共同富裕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特征
文章來源:湖南日報 作者:劉長庚 時間:2022-09-03 11:54:25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特征。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創造了舉世罕見的經濟快速發展與社會長期穩定兩大奇跡,歷史性地解決了絕對貧困問題,全面建成了小康社會,開啟了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到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是中國現代化發展過程的接續推進,兩者緊密相連、不可分割。中國式現代化的過程中,必須著力解決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問題,在補短板、強弱項、固底板、揚優勢上下功夫,扎實推進共同富裕。
一是要補齊基本公共服務短板。當前,我國已經建成了世界上規模最大的社會保障體系,在滿足人民群眾生存發展權益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但在醫療、養老、教育等方面仍存在明顯的城鄉間、職工和居民間、省際間差距。要進一步優化基本公共服務資源配置,加大普惠性人力資本投入,完善養老和醫療保障體系,強化基本公共服務供給的兜底性作用,鼓勵引導社會力量參與,讓改革發展成果惠及更多群眾。
二是要抓實農業農村發展。促進工業化、城鎮化、鄉村振興深度融合,建立健全城鄉之間、三產之間協調發展的體制機制,充分發揮工業對農業、城市對農村的輻射和帶動作用。加快推進農村土地制度和集體產權制度深化改革,完善“三權分置”制度,盤活農村資產,壯大集體經濟。鼓勵支持農村非農產業發展,延長農業產業鏈,提高農產品附加值,增加農民財產性收入。提升農村人居環境質量。
三是要鞏固中等收入群體的底板。抓住重點人群、精準施策,不斷提升高校畢業生、技術工人的技能水平和就業質量,促進農民工市民化,提高最低工資標準,推動更多低收入群體邁入中等收入行列。提高發展的平衡性、協調性、包容性,加強對高收入的規范與調節,依法保護合法收入,合理調節過高收入,堅決取締非法收入,鼓勵高收入人群和企業更多地回饋社會,防止兩極分化,消除分配不公。
四是要發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制度的獨特優勢。把公有制經濟和非公有制經濟的長處結合起來,把有為政府和有效市場的優勢結合起來,共同促進經濟持續健康發展,提高國民經濟效率。堅持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確保多勞多得,穩步提高勞動報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堅持多種分配方式并存,促進市場主體各得其所,各要素各顯其能,拓寬居民增收渠道。
(作者系湖南財政經濟學院院長、教授)
- 省社科聯召開深入貫徹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學習教育警示教育會
- 湖南省社科聯九屆二次常委會會議召開
- 2025年湖南省社會科學普及主題活動周啟動
- 240余項湖南社科普及活動清單來啦!等你來解鎖……
- 倒計時1天!湖南省社科普及主題活動周明日啟動
- 倒計時2天! 湖南省社會科學普及主題活動周即將啟幕
- 湖南省社科普及讀物專區在湖南圖書館亮相
- 省社科聯開展“書香潤社科·青春擔使命”“五四”青年主題讀書分享會
- 2025年永州市社科普及活動周啟動
- 婁底市社科理論界學習貫徹《習近平文化思想學習綱要》座談會召開
- 《常德通史》編纂工作委員會召開第一次全體會議
- 湖南省周敦頤理學文化研究會召開成立大會暨周敦頤理學思想學術研討會
- 湘潭市社科聯到會祝賀湖南科技大學科學技術現代化研究院揭牌成立
- 湘潭市社科聯赴湘潭醫衛職業技術學院調研立項課題推進情況
- 湘潭市社科聯開展“我愛湘潭我的家”志愿服務活動
- 張家界市社會科學界聯合會第七屆委員會第三次全體會議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