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湘評論】深刻把握中華文明的五個突出特性
文章來源:新湘評論 作者:胡代松 時間:2023-07-14 17:30:44習近平總書記在文化傳承發展座談會上系統闡釋了中華文明具有突出的連續性、創新性、統一性、包容性、和平性。這“五個突出特性”,充分體現了中華文明有別于其他文明的獨特性,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了強大的價值引導力、文化凝聚力和精神推動力。深刻把握“五個突出特性”,對于全面認識和理解中華文明的本質和精髓,奮力擔負新時代的文化使命,扎實推進中華民族現代文明和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意義。
中華文明具有突出的連續性。
在人類歷史上四大古文明中,只有中華文明是唯一延續發展至今沒有中斷過的文明,綿延至今的中華文明有著一脈相承的精神血脈。在文字上,從甲骨文到當代漢字,雖有三千多年歷史,歷經多個發展階段,但字形和讀音至今都仍然傳承可考。在學術上,從先秦子學到兩漢經學,從魏晉玄學到隋唐佛學,從宋明理學到乾嘉樸學,每種形態既是對前代學術的批判,也是對前代學術的繼承和發展。在歷史撰述上,“二十五史”前后連貫,中華文明的價值觀通過史書修纂的方式代代相沿。在文學創作上,從詩騷到漢賦,從唐詩到宋詞,從元雜劇到明清小說,形成了“詩言志”和“文載道”兩條連續的文學脈絡和傳統。在政治體制上,中華民族形成了“大一統”的國家制度和治理體系,維持了中華文明的長期穩定和持續發展,即使在少數民族進入甚至入主中原的時期,他們都無一不尊崇華夏禮義并為中華文明的延續、豐富和發展作出貢獻。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指出的:“中華文明源遠流長,從未中斷,塑造了我們偉大的民族,這個民族還會偉大下去的?!?/p>
中華文明具有突出的創新性。
中華文明之所以能夠歷經數千年歷史變遷而始終保持生機活力,正是得益于其革故鼎新、與時俱進的精神。無論是華夏先民對“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周雖舊邦,其命維新”“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茍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的不懈追求,還是后世大儒“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六經責我開生面,七尺從天乞活埋”的使命擔當,都是這種創新性的生動闡釋。一方面,這種創新精神體現在悠久燦爛的歷史文化之中。在五千年歷史長河中,從文學藝術到器物科技,從政治制度到思想文化,中華民族都創造出了輝煌的文明成果。另一方面,這種創新精神還充分體現在中國傳統社會歷朝歷代的革新變法之中。歷代凡有所作為的政治家、思想家都反對因循守舊、泥古不化,在不斷變革創新中尋求國家與民族發展的道路。中華文明在創新中一路走來,也必將在創新中邁向未來。
中華文明具有突出的統一性。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國是統一的多民族國家,中華民族是多民族不斷交流交往交融而形成的?!痹谶|闊的中華大地上,在中華文明五千多年的歷史進程中,各族先民共同創造了燦爛的中華文化,成為各民族共同的精神家園。歷朝歷代的中國人始終秉持著國土不可分、國家不可亂、民族不可散、文明不可斷的共同信念,矢志不渝地追求統一、實現統一,中華文明因此成為世界上統一時間最長的文明。在中國人的精神譜系里,家國情懷是貫穿其中的一條重要脈絡?!凹覈瑯嫛币庾R將家庭與國家、個體與群體的命運緊密聯系在一起,成為中華文明凝聚力和向心力的不盡之源,也成為民族團結、國家統一的恒久動力。每次在民族危亡之際,中華兒女總是萬眾一心、抗爭求索,共同書寫了抵御外來侵略的偉大史詩??梢哉f,一部中國史,就是一部各民族交融匯聚成多元一體中華民族的歷史,就是各民族共同締造、發展、鞏固統一的偉大祖國的歷史。在新的征程上,我們要傳承發展中華文明,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引領中華民族大家庭成員團結一心、不懈努力,促進各民族在中華民族大家庭中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
中華文明具有突出的包容性。
中華文明之所以綿延數千年、傳承至今,為人類文明進步作出重大貢獻,同中華文明注重與其他文明交流、互鑒、融合密切相關。從歷史上的佛教東傳、“伊儒會通”,到近代以來的“西學東漸”、新文化運動、馬克思主義和社會主義思想傳入中國,再到改革開放以來全方位對外開放,中華文明在同其他文明不斷交流互鑒中形成了開放的體系,在取長補短、擇善而從、兼容并包中歷久彌新?!叭f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笔强淘谥腥A民族精神血脈里的文明基因。在同其他文明的互通有無、交流互鑒中,中華文明不斷煥發新的生命力,深刻影響了世界文明進程。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一切生命有機體都需要新陳代謝,否則生命就會停止。文明也是一樣,如果長期自我封閉,必將走向衰落?!蔽覀円浞职l揮中華文明的包容性特點,對人類社會創造的各種文明都要采取學習借鑒的態度,積極吸納其中的有益成分,在平等相待、互學互鑒、兼收并蓄中推動中華文明發展,在“各美其美、美美與共”中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
中華文明具有突出的和平性。
中華民族歷來是一個崇尚“和合”、愛好和平的民族,“和也者,天下之達道也”“和為貴”“化干戈為玉帛”“國泰民安”“家和萬事興”等價值理念世代相承。在邦交之道上,中國文化歷來崇尚“協和萬邦”“四海之內皆兄弟也”“親仁善鄰,國之寶也”“國雖大,好戰必亡”等和平思想。中國歷史上曾經長期是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之一,但沒有留下殖民和侵略他國的歷史記載。明朝鄭和下西洋率領的是當時世界上最龐大的艦隊,但沿途沒有占領一寸土地,帶去的也不是戰爭,而是絲綢、瓷器和茶葉。今天,共建“一帶一路”吸引全球超過四分之三的國家參與,全球發展倡議、全球安全倡議、全球文明倡議得到越來越多的國家響應。歷史和實踐充分證明,中華文明具有突出的和平性,從根本上決定了中國始終是世界和平的建設者、全球發展的貢獻者、國際秩序的維護者。立足新時代,我們要大力傳承中華文明的“和平基因”,向著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目標篤定前行。
[作者系省社科聯黨組書記、副主席(主持日常工作)]
- 省社科聯召開深入貫徹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學習教育警示教育會
- 湖南省社科聯九屆二次常委會會議召開
- 2025年湖南省社會科學普及主題活動周啟動
- 240余項湖南社科普及活動清單來啦!等你來解鎖……
- 倒計時1天!湖南省社科普及主題活動周明日啟動
- 倒計時2天! 湖南省社會科學普及主題活動周即將啟幕
- 湖南省社科普及讀物專區在湖南圖書館亮相
- 省社科聯開展“書香潤社科·青春擔使命”“五四”青年主題讀書分享會
- 2025年永州市社科普及活動周啟動
- 婁底市社科理論界學習貫徹《習近平文化思想學習綱要》座談會召開
- 《常德通史》編纂工作委員會召開第一次全體會議
- 湖南省周敦頤理學文化研究會召開成立大會暨周敦頤理學思想學術研討會
- 湘潭市社科聯到會祝賀湖南科技大學科學技術現代化研究院揭牌成立
- 湘潭市社科聯赴湘潭醫衛職業技術學院調研立項課題推進情況
- 湘潭市社科聯開展“我愛湘潭我的家”志愿服務活動
- 張家界市社會科學界聯合會第七屆委員會第三次全體會議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