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工作】胡代松:加快省域副中心城市建設的建議
文章來源:湖南社科網 作者:胡代松 時間:2023-12-01 18:14:25編者按:近日,《湖南工作》2023年第11期刊登湖南省社科聯黨組書記、副主席(主持日常工作)胡代松調研課題成果《加快省域副中心城市建設的建議》。現將全文轉載如下,以饗讀者。
自2020年省委確定岳陽、衡陽為省域副中心城市以來,兩市加快發展,并輻射帶動了周邊地區發展。但與全國其他省域副中心城市相比,對標建設名副其實的省域副中心城市要求,兩市的競爭力和發展能級還需大提升,對周邊區域的輻射帶動能力和對全省經濟的貢獻度尚顯不足。結合調研發現的問題和外省的經驗做法,提出如下對策建議。
一、把規劃做優,著力強化發展引領力
立足區域優勢特點進一步融入國家戰略。湖北、江西、山西、河南、江蘇、陜西、貴州等省份的省域副中心城市規劃發展已納入國家戰略層面,中央部委出臺了相關政策明確支持建設,而湖南僅是省級層面規劃,缺乏國家層面的戰略引導和政策支持。建議:以兩市建設全國性綜合交通樞紐城市為契機,主動向上對接中央區域協調發展戰略,根據兩市區位優勢和產業基礎,在產業發展、城鄉融合發展、縣域經濟發展、生態文明建設等方面先行先試。支持岳陽申報國家數字化綠色化雙化協同發展綜合試點、國家綠色金融改革創新試驗區,在破解“化工圍江”難題、構建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等方面形成全國示范。支持衡陽加快增量配電業務改革、國家智能社會治理、國土綠化等國家級試點示范項目建設。
立足全省戰略布局進一步明確功能定位。全省構建“一核兩副三帶四區”區域經濟格局,副中心城市既是片區發展的主角,又是中心發展的配角,要強化對“一核”的支撐和服務功能,提升對周邊區域的輻射帶動效應。當前,兩市融入全省戰略布局的主動性和前瞻性不夠。建議:岳陽著力用好通江達海天然優勢,緊盯打造長江經濟帶綠色發展示范區和構建“珠三角”北上、“長三角”西進、成渝經濟圈東出南下的跨區域物流新通道,突出助力打造內陸地區改革開放高地;衡陽充分發揮粵港澳大灣區與長株潭城市群的聯結紐帶作用,建設國家承接產業轉移示范區、全國加工貿易重點承接地,依托較好的工業基礎聚力打造現代產業強市,突出助力全省先進制造業高地建設。
立足兩市現實需要進一步強化政策引導。建議:按照能放盡放、科學授權的原則,依法依規賦予省域副中心城市更多省級經濟社會管理權限。在嚴格保護永久基本農田和生態保護紅線、節約集約用地的前提下,對省域副中心城市適當增加用地指標,賦予更多土地管理權限;在重點項目、重要資源、重大資金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特別是在提高稅收分成、加大中央預算內資金配額、設立專項資金等方面給予重點支持。
二、把產業做強,著力形成發展引爆力
加快新舊動能轉換,推動破解傳統產業轉型難問題。衡陽六大高耗能產業占規模工業的比重為38.5%,“雙碳”指標約束壓力大;岳陽六大高耗能行業增加值占全部規模工業增加值的比重多年保持在40%左右居高不下,長江經濟帶綠色發展示范區建設任重道遠。建議:岳陽依托湖南工業智能體創新研究院等平臺,推動工業軟件、工業互聯網、工業傳感器等行業發展,對現代石化、電磁及磁力裝備等傳統產業進行數字化智能化技術改造,推動更多企業“兩化”融合管理體系貫通。衡陽依托“智造谷”,利用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精準采集并對接用戶需求,發展個性化定制、網絡精準營銷、云制造等新業態,助推鹽鹵化工、有色冶煉、工程機械、鋼壓延加工、食品加工等傳統制造業向數字化智能化綠色化改造提升。
精心培育新興產業,推動破解產業高端化不足問題。衡陽高技術制造業占規模工業的比重僅11.2%,工業增加值、制造業增加值分別低于全省6.2個、6.7個百分點。岳陽高技術制造業占規模工業的比重僅9.0%,戰略性新興產業總產值占工業總產值的比重為27.5%,對工業經濟帶動能力不足。建議:岳陽聚力強鏈補鏈延鏈,以推進石化產業向新材料產業轉型升級為主攻點,在化工新材料領域布局建設高端材料研發、生產基地和電子化學品產業基地,加快推進功能高分子材料、石化合成新材料研發與產業化,推動現代石化產業集群爭創國家先進制造業集群;在航空航天領域建好軍民融合衛星應用產業園,抓好空天裝備新材料與構件制造等項目建設;在氫能源領域加快實施制氫催化劑及催化材料研發等制氫用氫項目,推進國家氫能城市建設。衡陽重點在新能源汽車、生物醫藥、電子信息、新材料等新興產業領域深耕細作,打好核技術應用產業牌,力爭輸變電裝備產業擠進國家級先進制造業集群,實現產業鏈向上下游延伸,完善一批引領競爭力提升的新興產業鏈。
優化產業生態系統,推動破解集聚效應不強問題。衡陽千億產業、千億園區還未破“零”,園區主導產業集中度僅50.8%,居全省倒數第二,園區畝均GDP、畝均投資、畝均稅收分別為41、25、4.9萬元(長沙分別為139、72、17.3萬元),均居全省后位,年產值過百億企業僅兩家。岳陽雖有5個過千億產業,但主導產業集中度還有待提升。建議:在兩市推行產業鏈鏈長和產業聯盟會長“雙長制”,實施特色產業鏈招商,大力引進“填空補缺”型項目和基地型項目,做到“補鏈成群”。有序承接長株潭一般性制造業、區域性物流基地、專業市場等符合自身功能定位、發展方向的產業轉移和功能疏解,形成與長株潭具有合理地緣經濟關系的城市產業分工體系,實現產業互補發展。
三、把創新做實,著力培育科技支撐力
圍繞產業鏈布局創新鏈,有效破解研發成果轉化難題。2022年衡陽、岳陽有效發明專利量分別為3176件、2415件,均低于全省平均水平(長沙53264件、株洲10488件、湘潭5468件)。《中國城市科技創新發展報告2022》顯示,衡陽、岳陽創新績效指數分列全國288個城市第114、175位,科技產出指數分列第90、184位,經濟發展指數即科技創新與經濟社會發展融合程度分列第115、137位,兩市科技成果轉化落地和產業化水平亟待提高。建議:兩市對產業鏈供應鏈技術需求和技術創新的關鍵環節、關鍵材料、關鍵設備進行動態梳理,建立產業關鍵技術攻關和成果轉化項目庫,制定實施制約重點產業發展“卡脖子”關鍵技術攻關清單,提升科研方向與本土特色產業鏈的結合度,加快培育新質生產力。搭建科技成果和技術需求常態化對接平臺,建立突破核心技術壁壘獎勵基金揭榜掛帥,打造“政產學研金介用”協同創新體系,實現“儲式創新”。衡陽高校優勢明顯,要更加突出校企、校地對接,更好地發揮對當地產業的科技支撐作用。
推動區域平臺協同創新,有效破解科創平臺能級偏弱難題。《中國城市科技創新發展報告2022》顯示,岳陽、衡陽創新服務指數位列第123、201位,創業服務指數位列第125、206位,在全國都較為靠后,特別是高能級國家級孵化器岳陽僅7家,衡陽2022年才實現“零的突破”,僅有1家。建議:支持推動兩市特色重點實驗室融入全省四大實驗室建設進行合作攻關,助力長沙全球研發中心城市建設。衡陽充分發揮核醫結合特色優勢,推動南華大學深度參與芙蓉實驗室建設,高質量建好放射性藥物裝備研發平臺;加快衡山科學城科技創新服務有限公司、衡陽雁城區塊鏈研究院等新型研發機構建設,建好用好瀟湘科技要素大市場衡陽分市場,高標準建設省級大學科技園。岳陽全力推進國家技術創新中心創建,加快建設岳麓山種業創新中心洞庭湖區域中心、湘江實驗室區域創新中心、中南大學國家技術轉移(湘陰)中心,打造“政產學研”新模式。
堅持“內培”和“外引”并重,有效破解科研人才匱乏難題。據統計,岳陽、衡陽兩市高校畢業生本地就業率分別為30%、25%,規模工業企業R&D人員占企業從業人員的比重僅為7.3%、7.96%,高端人才更是陷入“難引”和“難留”雙重困境。建議:圍繞兩市產業體系,實施“百人計劃”“高層次人才聚集工程”等引才計劃,通過人才股份制、技術入股等市場化方式,推動高校、科研院所、園區聯合引進和培育高素質人才。成立產業鏈聯盟和專家咨詢委員會,建立含科技、產業技術、創業領軍人才等在內的專家庫,為產業發展、科技創新、重大工程和重點項目實施提供咨詢建議。比如衡陽依托北航衡陽產學研中心等服務平臺,創建國家級人力資源服務產業園,聚焦人才引進服務、課題項目申報、實驗室及檢測中心運營、教育培訓等,探索人才項目產業化、市場化道路。
搭建科技金融綜合體系,有效破解研發投入不足難題。2022年岳陽、衡陽市人大預算科技統籌經費支出分別為16.8億元、14.3億元,僅占兩市一般公共預算支出的3%和2.4% ,而長沙科技支出占一般公共預算支出比重達5.08%,全省平均值為3.11%。近年來兩市R&D經費投入強度一直在2%左右,距離創新型城市建設目標值2.5%還有較大差距,與全省平均值(2022年為2.41%)和省會長沙(2022年為2.77%)的差距更大。建議:兩市完善科技金融信貸體系,建立“政府+園區+擔保+銀行”四方協同政策性融資擔保服務和風險補償機制,全面推行科技型企業知識價值信貸風險補償改革;設立科技金融創投體系,面向在孵企業、科技型中小企業等,建立創投風投機構與項目對接路演常態化機制,實現“創投風投+創新創業”協同互動;構建科技金融服務體系,實行“一行一鏈”金融服務模式,明確每條產業鏈的主辦銀行和重點企業目錄,為鏈上企業提供全方位投融資和擔保服務。
四、把開放做透,著力增強區域輻射力
完善開放大通道。岳陽作為首批沿江對外開放城市,通江達海的交通優勢沒有轉化為流通優勢,全省水運比重連年持續下降,2022年僅為9.7%,與江蘇(42.3%)、湖北(27.8%)相距甚遠,物流成本居高不下。衡陽擁有全省首家綜合保稅區,但平臺優勢未有效發揮,2022年進出口總額占比不到全省的7%。建議:扶持岳陽沿江高等級公路和環洞庭湖港口群建設,推動長江水道與縱向、橫向出省快速通道相連接,帶動“一江一湖四水”港口網絡體系建設,實現多式聯運,將城陵磯港區打造成長江集裝箱重要支線港和全省樞紐港、通江達海的核心港,助力霞凝港區發揮好長株潭都市圈外向型綜合交通樞紐、集裝箱喂給港的功能;支持開通城陵磯至俄羅斯海參崴、東南亞的國際直航,加快建設岳陽城陵磯江海聯運國際物流通道。衡陽加快建設陸港物流樞紐,高效運營湘粵非鐵海聯運通道中心站和中歐(中亞)班列。同時加快與周邊省市的高速公路聯網,建好長沙至岳陽物流大通道,推動長衡城際鐵路、常岳九鐵路、荊岳高鐵、長九高鐵等重大項目規劃建設,助力建設中部循環大通道。
構筑開放大平臺。兩市開放經濟總量不足,經濟外向度明顯偏低,岳陽2022年進出口總額736.5億元,占GDP的15.6%,衡陽進出口總額486.38億元,占GDP的11.9%,相比贛州1033億元、占GDP的22.8%,蕪湖907億元、占GDP的20.1%,差距較大。建議:岳陽以成立省港航水利集團為契機,爭取城陵磯港口多式聯運物流園、胥家橋綜合物流園等物流樞紐項目建設,建強用活“三區一港四口岸”八大國家級開放平臺,把臨空經濟區域與綜合物流樞紐聯通,放大中歐班列與城陵磯港的聚合效應,打通港航水利全產業鏈,加快建成國家復合型現代流通支點城市、全國生活必需品流通保供體系建設重點城市、國家綜合貨運樞紐補鏈強鏈城市,助力打造彰顯湖南特色的現代化港航產業體系。衡陽加快細化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建設各項任務舉措,支持衡陽綜合保稅區建成湖南自貿區聯動創新區,布局貨運樞紐航空基地,建設外貿轉型升級基地和航空口岸,加快建設國家級跨境電商綜合試驗區、陸港型國家物流樞紐、國家骨干冷鏈物流基地、全國綠色貨運配送示范城市,積極發展網絡貨運新業態。
融入區域大發展。很多省域副中心城市通過加快推動區域合作增強輻射能力,比如湖北宜昌主動融入鄂西南區域經濟板塊,加強與荊州、荊門、恩施和神農架林區的合作,在區域經濟合作中增強自身影響力和帶動力。建議:兩市搶抓機遇,深化城市群協作,攜手長株潭都市圈錯位聯動發展,積極融入長株潭要素市場化配置綜合改革試點,融入泛珠三角區域承載功能分工。岳陽著力把虞公港建成長沙樞紐港,無縫對接城陵磯,支撐長沙通江達海,打造國家中部煤炭、糧食、原油儲備基地,爭取中非新型易貨貿易集散中心落地;衡陽發揮交通樞紐優勢和地緣影響力,持續擴大輸變電產業發展高峰論壇、中國(中部)核技術應用產業發展高峰論壇行業影響力,積極承接東部生產要素轉移,打造新興產業承接帶和科技產業配套基地,全面提升區域競爭力,形成連城興省效應。
- 省社科聯召開深入貫徹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學習教育警示教育會
- 湖南省社科聯九屆二次常委會會議召開
- 2025年湖南省社會科學普及主題活動周啟動
- 240余項湖南社科普及活動清單來啦!等你來解鎖……
- 倒計時1天!湖南省社科普及主題活動周明日啟動
- 倒計時2天! 湖南省社會科學普及主題活動周即將啟幕
- 湖南省社科普及讀物專區在湖南圖書館亮相
- 省社科聯開展“書香潤社科·青春擔使命”“五四”青年主題讀書分享會
- 2025年永州市社科普及活動周啟動
- 婁底市社科理論界學習貫徹《習近平文化思想學習綱要》座談會召開
- 《常德通史》編纂工作委員會召開第一次全體會議
- 湖南省周敦頤理學文化研究會召開成立大會暨周敦頤理學思想學術研討會
- 湘潭市社科聯到會祝賀湖南科技大學科學技術現代化研究院揭牌成立
- 湘潭市社科聯赴湘潭醫衛職業技術學院調研立項課題推進情況
- 湘潭市社科聯開展“我愛湘潭我的家”志愿服務活動
- 張家界市社會科學界聯合會第七屆委員會第三次全體會議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