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是網評論員:弘揚塞罕壩精神,把綠色經濟和生態文明發展好
文章來源:求是網 時間:2022-05-10 11:44:28從茫茫荒原到百萬畝人工林海,幾代塞罕壩林場人爬冰臥雪、艱苦奮斗,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執著信念,在高寒沙地上書寫了改天換地的綠色傳奇,鑄就了感人至深、催人奮進的塞罕壩精神。
2021年8月23日,習近平總書記來到河北省塞罕壩機械林場尚海紀念林,同林場職工代表親切交流,總書記強調,塞罕壩精神是中國共產黨精神譜系的組成部分。全黨全國人民要發揚這種精神,把綠色經濟和生態文明發展好。塞罕壩要更加深刻地理解生態文明理念,再接再厲,二次創業,在新征程上再建功立業。早在2017年,習近平總書記就對河北塞罕壩林場建設者感人事跡作出重要指示,號召弘揚牢記使命、艱苦創業、綠色發展的塞罕壩精神,持之以恒推進生態文明建設。
從第一代塞罕壩人服從組織安排上壩開始,一代代塞罕壩人奮斗不息、接力不止,他們最鮮明的特質就是牢記使命,時刻聽從黨的召喚。1962年,為了阻隔黃沙蔓延,369名平均年齡不到24歲的創業者,響應黨的號召,從全國18個省市集結上壩。面對初期造林成活率不到8%的難題,四位林場領導不約而同把家從北京、承德等地搬到塞罕壩,表達出“不綠塞罕壩,誓死不后退”的堅定決心。林場第一任黨委書記王尚海在塞罕壩干了13年,在他病逝之后,遵其遺愿,骨灰被撒在了馬蹄坑,伴他長眠的那片落葉松林,被稱作“尚海紀念林”。正是由于崇高的責任感、使命感,幾代塞罕壩人日復一日、年復一年,一锨一鎬、一坑一苗,創造了沙漠變綠洲、荒原變林海的綠色奇跡。建設生態文明是關系人民福祉、關乎民族未來的大計。新征程上弘揚塞罕壩精神,就要牢記使命、敢于擔當,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決策部署上來,堅決扛起生態文明建設的政治責任,牢牢把握人民群眾對良好生態環境的向往,以保護環境、改善生態的實績造福于民。
“渴飲溝河水,饑食黑莜面;白天忙作業,夜宿草窩間。”1962年以來,塞罕壩人不畏艱苦,堅持“先治坡、后置窩,先生產、后生活”。從“六女上壩”的無悔選擇,到望火樓夫妻幾十年如一日的漫長守望;從爬冰臥雪石頭縫里栽種樹苗,到起早貪黑頂風冒雨修枝防蟲,塞罕壩人身上處處彰顯著艱苦創業的精神底色。當前,我國生態文明建設仍處于壓力疊加、負重前行的關鍵期,保護與發展長期矛盾和短期問題交織,生態環境保護結構性、根源性、趨勢性壓力總體上尚未根本緩解,生態環保任重道遠。在新征程上弘揚塞罕壩精神,就要始終保持艱苦創業的奮斗精神,迎難而上、馳而不息、久久為功,奮力啃下“硬骨頭”,不斷開創生態文明建設新局面。
當年,面對荒山禿嶺,塞罕壩人堅信“今天有一棵松,明天就會有億萬棵松”,堅持向綠色要發展、向綠色要未來。今天的塞罕壩林場森林繁茂、空氣清潔、水源優質,催生出森林旅游、碳匯交易等眾多綠色產業,實現了綠富雙贏。“十四五”時期,我國生態文明建設進入了以降碳為重點戰略方向、推動減污降碳協同增效、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實現生態環境質量改善由量變到質變的關鍵時期。在新征程上弘揚塞罕壩精神,就要堅持把綠色作為發展底色,把生態環境保護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生態環境,像對待生命一樣對待生態環境,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堅定不移地走出一條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
環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麗,藍天也是幸福。堅持綠色發展理念,以塞罕壩精神為標桿,全面推進生態文明建設,人民富裕、國家富強、中國美麗的目標一定能夠實現。
- 【社科動態】省社科聯召開2025年第7次黨組理論學習中心組(擴大)學習暨專題黨課
- @廣大社科工作者,請您為湖南“十五五”規劃獻一策!您的金點子很重要!
- 喜報!省社科聯作品榮獲全省精品微黨課一等獎
- 省社科聯召開深入貫徹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學習教育警示教育會
- 湖南省社科聯九屆二次常委會會議召開
- 2025年湖南省社會科學普及主題活動周啟動
- 240余項湖南社科普及活動清單來啦!等你來解鎖……
- 倒計時1天!湖南省社科普及主題活動周明日啟動
- 2025年株洲市社科普及主題活動周啟動
- 2025年永州市社科普及活動周啟動
- 婁底市社科理論界學習貫徹《習近平文化思想學習綱要》座談會召開
- 《常德通史》編纂工作委員會召開第一次全體會議
- 湖南省周敦頤理學文化研究會召開成立大會暨周敦頤理學思想學術研討會
- 湘潭市社科聯到會祝賀湖南科技大學科學技術現代化研究院揭牌成立
- 湘潭市社科聯赴湘潭醫衛職業技術學院調研立項課題推進情況
- 湘潭市社科聯開展“我愛湘潭我的家”志愿服務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