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年來,中國共產黨弘揚偉大建黨精神,在長期奮斗中構建起中國共產黨人的精神譜系,錘煉出鮮明的政治品格。歷史川流不息,精神代代相傳。我們要繼續弘揚光榮傳統、賡續紅色血脈,永遠把偉大建黨精神繼承下去、發揚光大!
——2021年7月1日,習近平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
一百年前,中國共產黨的先驅們創建了中國共產黨,形成了堅持真理、堅守理想,踐行初心、擔當使命,不怕犧牲、英勇斗爭,對黨忠誠、不負人民的偉大建黨精神。
海興業路的石庫門,嘉興南湖的紅船,井岡山麓的八角樓,延安的寶塔山,北京的天安門……這些記錄下一個個歷史時刻的地理標識,承載著紅色記憶、閃耀著時代光芒,早已成為中華民族的精神圖騰。
弘揚偉大建黨精神,對于新時代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具有重大現實意義和深遠歷史意義。
黨之所以能夠從弱小逐步走向強大,在血雨腥風中一次次絕處逢生,在攻堅克難中不斷走向勝利,一個重要原因就在于不斷傳承和弘揚偉大建黨精神。
偉大建黨精神承載著中國共產黨的初心和使命,是黨的性質宗旨、理想信念、奮斗目標的集中體現,激勵著我們黨永遠堅守,砥礪著我們黨堅毅前行。
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是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是激勵一代又一代中國共產黨人前赴后繼、英勇奮斗的根本動力。
井岡山是中國革命的搖籃。井岡山時期留給我們最為寶貴的財富,就是跨越時空的井岡山精神。今天,我們要結合新的時代條件,堅持堅定執著追理想、實事求是闖新路、艱苦奮斗攻難關、依靠群眾求勝利,讓井岡山精神放射出新的時代光芒。
——2016年2月,習近平在江西看望慰問廣大干部群眾時的講話
中國共產黨始終把共產主義遠大理想寫在旗幟上,將馬克思主義作為根本指導思想,并將其與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引領革命向著勝利方向前進。
弘揚偉大建黨精神,傳承不朽井岡山精神,中國共產黨人正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狀態、一往無前的奮斗姿態,創造無愧于時代、無愧于人民、無愧于先輩的業績。
循著百年大黨的精神之源,讓我們聚焦中國共產黨精神譜系中這個重要的紅色坐標——井岡山,解讀我們黨從勝利走向勝利的歷史密碼。
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井岡山精神,最重要的方面就是堅定信念、艱苦奮斗,實事求是、敢闖新路,依靠群眾、勇于勝利”。
井岡山精神是中國共產黨在井岡山時期創造的寶貴財富,是歷史的,更是時代的。我們要結合新的時代條件,做井岡山精神的積極踐行者,讓井岡山精神放射出新的時代光芒。
井岡山精神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在開辟井岡山革命根據地,推進黨的建設、人民軍隊建設和土地革命斗爭中培育和形成的偉大革命精神,它傳承著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
井岡山精神和蘇區精神,承載著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鑄就了中國共產黨的偉大革命精神。這些偉大革命精神跨越時空、永不過時,是砥礪我們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的不竭精神動力。
——2019年5月,習近平在江西考察時的講話
蘇區精神是各個蘇區的廣大紅軍指戰員和人民群眾進行革命斗爭的強大精神支柱,是黨領導的民主革命歷程“精神”系列的重要組成部分。
在黨史學習教育中大力弘揚蘇區精神,持之以恒發揚黨的光榮傳統和優良作風,從中國共產黨人的精神譜系中汲取信仰力量,在新征程上凝聚奮進力量、推動高質量發展。
即使時隔90余年,我們依然能從這詩一般的語言中感受到其中激蕩人心的民族夢想與自信力量,這是一個民族走向復興的歷史回響。
努力把江西打造成為最講黨性、最講政治、最講忠誠的地方,讓革命老區忠誠于黨的紅色基因代代相傳。
井岡山精神和蘇區精神是我們黨的寶貴精神財富,要永遠銘記、世代傳承,教育引導廣大黨員、干部在思想上正本清源、固根守魂,始終保持共產黨人政治本色。
蘇區精神既蘊涵了中國共產黨人革命精神的共性,又顯示了蘇區時期的特色和個性,是中國共產黨人政治本色和精神特質的集中體現,是中華民族精神新的升華,也是今天我們正在建設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重要來源。
偉大長征精神,是黨和人民付出巨大代價、進行偉大斗爭獲得的寶貴精神財富,我們世世代代都要牢記偉大長征精神、學習偉大長征精神、弘揚偉大長征精神,使之成為我們黨、我們國家、我們人民、我們軍隊、我們民族不斷走向未來的強大精神動力。
——習近平2016年10月21日在紀念紅軍長征勝利8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
“長征這一人類歷史上的偉大壯舉,留給我們最可寶貴的精神財富,就是中國共產黨人和紅軍將士用生命和熱血鑄就的偉大長征精神。
偉大長征精神,是中國共產黨人及其領導的人民軍隊革命風范的生動反映,是中華民族自強不息的民族品格的集中展示,是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最高體現。
長征這一偉大壯舉,留給我們最可寶貴的精神財富,就是中國共產黨人和紅軍將士用生命和熱血鑄就的偉大長征精神。
今天的中國共產黨人,牢記偉大長征精神、學習偉大長征精神、弘揚偉大長征精神,立志走好新的長征路,闊步走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大力弘揚偉大長征精神,激勵和鼓舞全黨全軍全國各族人民發憤圖強、奮發有為,繼續把革命前輩開創的偉大事業推向前進,我們就一定能在新的長征路上續寫新的篇章、創造新的輝煌。
偉大長征精神已經深深融入中華民族的血脈和靈魂,成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豐富滋養,成為鼓舞和激勵中國人民不斷攻堅克難、從勝利走向勝利的強大精神動力。
延安精神培育了一代代中國共產黨人,是我們黨的寶貴精神財富。要堅持不懈用延安精神教育廣大黨員、干部,用以滋養初心、淬煉靈魂,從中汲取信仰的力量、查找黨性的差距、校準前進的方向。
——2020年4月,習近平在陜西考察時的講話
在新時代,就是要銘記歷史屬于奮進者,大力弘揚艱苦奮斗精神。我們要始終保持那么一股勁,那么一股革命熱情,那么一種拼命精神,扭住既定目標,只爭朝夕、真抓實干。
要堅持不懈用延安精神教育廣大黨員、干部,用以滋養初心、淬煉靈魂,從中汲取信仰的力量、查找黨性的差距、校準前進的方向。
延安時期是百年黨史教科書中最生動、最有說服力的篇章之一,歷史選擇了延安,延安也因哺育了偉大的延安精神而成為永遠激勵中國共產黨人奮勇前行的紅色燈塔。
踏上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新的趕考之路,我們必須大力弘揚延安精神,凝聚風雨無阻向前進、越是艱險越向前的奮進動力。
作為廣大黨員干部加強黨性錘煉、增強黨性修養的好教材,結合新時代新任務新實踐,弘揚延安精神,讓延安精神放射出新時代的璀璨光芒。
延安精神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重要精神成果,是中國革命奮斗歷程的重要精神結晶,是中國共產黨本質特征的精神體現。
偉大抗戰精神,是中國人民彌足珍貴的精神財富,將永遠激勵中國人民克服一切艱難險阻、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奮斗。
——2020年9月3日,習近平在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5周年座談會上的講話
對歷史最好的紀念,就是創造新的歷史;對革命先烈最好的致敬,就是賡續他們的精神。今天,傳承抗戰精神、弘揚家國情懷,依然是重大而現實的時代命題。
精神因傳承而不朽。抗日戰爭的烽火硝煙雖已遠去,但抗戰精神卻并未過時,這種精神偉力穿越時空,仍是激勵全民族攻堅克難、奮發圖強的不竭動力。
只要中國人民團結一致、不畏艱險,就沒有什么困難不能克服,沒有什么挑戰不能戰勝。今天,弘揚偉大的抗戰精神,我們將創造更多輝煌的業績。
偉大的抗戰精神,是中國人民彌足珍貴的精神財富,永遠是激勵中國人民克服一切艱難險阻、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奮斗的強大精神動力。
讓偉大抗戰精神薪火相傳,加強愛國主義教育,營造濃厚的愛國主義氛圍。愛國主義是中華民族的民族心、民族魂,是抗戰精神得以形成的強大助推力。
偉大的抗戰精神,是中國人民彌足珍貴的精神財富,永遠是激勵中國人民克服一切艱難險阻、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不懈奮斗的強大精神動力。
我們要銘記抗美援朝戰爭的艱辛歷程和偉大勝利,弘揚偉大抗美援朝精神,雄赳赳、氣昂昂,向著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向著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繼續奮勇前進。
——2020年10月23日,習近平在紀念中國人民志愿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
必須傳承發揚偉大抗美援朝精神,敢于斗爭、善于斗爭,知難而進、堅韌向前,把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不斷推向前進。
偉大抗美援朝精神,是中國人民精神力量的生動詮釋,是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偉大建黨精神的傳承和發揚。
戰火硝煙已經遠去,浴血的戰斗被載入史冊,但抗美援朝戰場上前輩們用生命和鮮血熔鑄的英雄傳統始終奔流不息,激勵著一代代官兵不畏挑戰、勇往直前、敢于勝利。
抗美援朝戰爭鍛造形成的偉大抗美援朝精神,是彌足珍貴的精神財富,必將激勵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克服一切艱難險阻、戰勝一切強大敵人。
抗美援朝戰爭是保衛和平、反抗侵略的正義之戰,是高揚國際主義精神的正義之戰。
抗美援朝戰爭的勝利,震動了全世界,奠定了新中國在亞洲和國際事務中的重要地位,彰顯了新中國的大國地位。
新時代的航天工作者要以老一代航天人為榜樣,大力弘揚“兩彈一星”精神,敢于戰勝一切艱難險阻,勇于攀登航天科技高峰,讓中國人探索太空的腳步邁得更穩更遠,早日實現建設航天強國的偉大夢想。
——2020年4月23日,習近平給參與“東方紅一號”任務的老科學家的回信
“兩彈一星”是不朽豐碑,它筑起了新中國的安全屏障,也為新中國的科技發展打下了牢固根基。
一大批國防科研工作者摒棄功名利祿,選擇無私奉獻,進入與世隔絕的大漠戈壁和荒無人煙的高山海島,堅持“干驚天動地事,做隱姓埋名人”。
在驚天動地的“兩彈一星”事業背后,有太多的隱姓埋名人,他們把青春融入黨和人民事業中,把個人理想與國家民族命運緊密聯系起來。
要大力弘揚“兩彈一星”精神,響應黨的號召,聽從祖國召喚,保持深厚的家國情懷和強烈的社會責任感,不畏艱難,無私奉獻,為黨、為祖國、為人民不懈奮斗
“兩彈一星”精神有著歷久彌堅的生命力,必將繼續引領我們去戰勝艱難險阻、攀登新的高峰。
“兩彈一星”精神是我國老一輩科學家在自主完成原子彈和氫彈爆炸、導彈飛行和人造衛星發射的過程中,自覺培育踐行的一種崇高精神,是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精神和科學精神的突出體現。
我們既要學習雷鋒的精神,也要學習雷鋒的做法,把崇高理想信念和道德品質追求轉化為具體行動,體現在平凡的工作生活中,作出自己應有的貢獻,把雷鋒精神代代傳承下去。
——2018年9月28日,習近平在遼寧省撫順市考察時的講話
雷鋒精神高度凝練了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順應了我國社會發展進步的時代潮流,彰顯了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本色,內涵豐富、意蘊深刻,是一面永不褪色、永放光芒的精神旗幟。
雷鋒以短暫的一生譜寫了壯麗的人生詩篇,樹起了一座令人景仰的道德豐碑,是全國人民學習的光輝榜樣。
以一心一意跟黨走、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為核心的雷鋒精神深入中國人的骨髓,為一代代中國人崇敬、追隨。
我們既要學習雷鋒的精神,也要學習雷鋒的做法,把崇高理想信念和道德品質追求轉化為具體行動,體現在平凡的工作生活中。
雷鋒精神常青,雷鋒精神永遠不會過時,志愿服務精神與雷鋒精神一脈相承,彰顯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價值底色。
雷鋒,生命的長度只有22個年頭;雷鋒精神,讓這個短暫的生命延展出無限的厚度,激勵了一代又一代人成長。
要特別學習弘揚焦裕祿同志“心中裝著全體人民、唯獨沒有他自己”的公仆情懷,凡事探求就里、“吃別人嚼過的饃沒味道”的求實作風,“敢教日月換新天”、“革命者要在困難面前逞英雄”的奮斗精神,艱苦樸素、廉潔奉公、“任何時候都不搞特殊化”的道德情操。
——2014年3月,習近平在調研指導蘭考縣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時的講話
深入踐行焦裕祿對群眾的親勁、抓工作的韌勁、干事業的拼勁,不斷走好新時代的群眾路線,推進黨和人民的事業高質量發展,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不懈奮斗。
“焦裕祿同志是人民的好公仆,是縣委書記的榜樣,也是全黨的榜樣。”
縣委書記的榜樣焦裕祿同志有一張廣為流傳的照片,肩披外套、雙手叉腰、側臉目視遠方,背后斜伸出一枝泡桐。
焦裕祿的名字傳遍千家萬戶,成為全國家喻戶曉的共產黨人的光輝典范和全體黨員干部崇敬的榜樣。
堅定的理想信念是共產黨人的靈魂和方向,也是我們戰勝一切艱難險阻、推動黨和人民事業發展的根本所在。
親民愛民、艱苦奮斗、科學求實、迎難而上、無私奉獻的焦裕祿精神,過去是、現在是、將來仍然是我們黨的寶貴精神財富,永遠不會過時。
60年來,幾代大慶人艱苦創業、接力奮斗,在亙古荒原上建成我國最大的石油生產基地。大慶油田的卓越貢獻已經鐫刻在偉大祖國的歷史豐碑上,大慶精神、鐵人精神已經成為中華民族偉大精神的重要組成部分。
——2019年9月26日,習近平致大慶油田發現60周年的賀信
大慶油田的卓越貢獻已經鐫刻在偉大祖國的歷史豐碑上,大慶精神、鐵人精神已經成為中華民族偉大精神的重要組成部分。
展望光明前景,大力弘揚大慶精神,保持艱苦奮斗、銳意進取的精神風貌,我們就一定能在新征程上不斷創造新業績、鑄就新輝煌!
“一代做給一代看,一代領著一代干”“新時代的‘鋼鐵俠’們,依舊很‘鐵’”,精神的力量在傳承中發展,精神的光芒在傳承中綻放。
新征程上,大力弘揚大慶精神,必將為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作出新的更大的貢獻。
這些珍貴的精神財富,是標桿,是旗幟,它們將伴隨“我為祖國獻石油”的主旋律,繼續在大慶這座英雄城市的上空激蕩。
“寧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王進喜把一生獻給了祖國的石油工業,時刻都在踐行著自己的誓言。
紅旗渠精神是我們黨的性質和宗旨的集中體現,歷久彌新,永遠不會過時。
——2011年3月7日,習近平在參加河南代表團審議時的講話
20世紀60年代,林縣人民發揚自力更生的優良傳統,艱苦奮斗,戰勝種種困難,在萬仞壁立的太行山上開山鑿渠,把漳河水從山西引入林縣,創造了“愚公移山”的現代奇跡。
紅旗渠在太行山上蜿蜒流淌至今,它是滋潤百姓的“生命渠”,是催人奮進的“幸福渠”,更是永不斷流的“精神渠”。
紅旗渠精神是我們黨的性質和宗旨的集中體現,歷久彌新,永遠不會過時。
紅旗渠是共產黨人無私奉獻的一座豐碑。修渠歷程中,黨員干部身先士卒、吃苦在前,不謀私利、一心為民,帶領廣大群眾積涓滴為洪流,匯聚成無堅不摧的強大力量。
歷久彌新的紅旗渠精神匯聚起強大的正能量,激勵著中國人民在追夢路上奮勇前行。
紅旗渠,讓磨礪千年的民族精神化為有形的“人工天河”,奔流至今。
塞罕壩精神是中國共產黨精神譜系的組成部分。全黨全國人民要發揚這種精神,把綠色經濟和生態文明發展好。塞罕壩要更加深刻地理解生態文明理念,再接再厲,二次創業,在新征程上再建功立業。
——2021年8月23日,習近平在塞罕壩機械林場考察時的講話
塞罕壩精神是塞罕壩荒漠變綠洲的核心密碼,也將激勵我們持續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新征程上再建功立業。
全黨全社會要堅持綠色發展理念,弘揚塞罕壩精神,持之以恒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努力形成人與自然和諧發展新格局,把我們偉大的祖國建設得更加美麗。
新發展階段對生態文明建設提出了更高要求,必須下大氣力推動綠色發展,努力引領世界發展潮流。
河北塞罕壩林場的建設者們聽從黨的召喚,艱苦奮斗、甘于奉獻,創造了荒原變林海的人間奇跡,用實際行動詮釋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鑄就了牢記使命、艱苦創業、綠色發展的塞罕壩精神。
堅持綠色發展理念,以塞罕壩精神為標桿,全面推進生態文明建設,人民富裕、國家富強、中國美麗的目標一定能夠實現。
一代代塞罕壩人聽從黨的召喚,始終牢記修復生態、保護生態的歷史使命,一代接著一代干,創造了從一棵樹到百萬畝林海的人間奇跡。
要貫徹新時代黨的強軍思想,貫徹新時代軍事戰略方針,大力發揚“老西藏精神”,全面加強練兵備戰工作,為推進西藏長治久安和繁榮發展積極貢獻力量。
——2021年7月21日至23日習近平在西藏考察時強調
西藏從和平解放、民主改革,到改革開放直至今天,有無數“老西藏”作出了巨大犧牲,甚至付出了生命的代價,但他們的精神像高原上盛開的格桑花,無懼風霜雨雪,始終在距離太陽最近的地方燦爛輝煌。
要大力發揚“老西藏精神”,再接再厲、頑強奮斗,不斷增強責任感、使命感,提高能力、錘煉作風,推進西藏長治久安和繁榮發展,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一批批援藏干部與西藏各族干部群眾一起,詮釋著“老西藏精神”的豐富內涵和強大力量,為雪域高原發展作出新貢獻,創造新輝煌。
在新時代更好弘揚“老西藏精神”,從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中汲取奮進力量,我們就一定能不斷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在新征程上不斷創造新的偉大奇跡。
如今,雪域高原與全國一道,邁進小康社會,也將翻開長治久安和高質量發展的新篇章。
70年來,“老西藏精神”激勵一代又一代中國共產黨人挺起精神脊梁、扎根雪域高原、矢志艱苦奮斗,用精神之光、信仰之力、奮斗之路,譜寫了一曲曲西藏發展的壯麗篇章。
經濟特區要勇于扛起歷史責任,適應國內外形勢新變化,按照國家發展新要求,順應人民新期待,發揚敢闖敢試、敢為人先、埋頭苦干的特區精神,始終站在改革開放最前沿,在各方面體制機制改革方面先行先試、大膽探索,為全國提供更多可復制可推廣的經驗。
——2018年4月13日,習近平在慶祝海南建省辦經濟特區3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
四十多年來,一代又一代特區奮斗者敢闖敢試、敢為人先、埋頭苦干,以特區精神為動力砥礪奮進、迎難而上。
在引領新時代全面深化改革開放更為波瀾壯闊的航程中,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要發揚好特區精神。
經濟特區要勇于扛起歷史責任,適應國內外形勢新變化,按照國家發展新要求,順應人民新期待。
進入新時代,特區精神以自身特有的魅力和時代賦予的新內涵,對堅定干部群眾理想信念,激勵干部群眾擔當作為,全面提升黨員干部工作能力,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時代價值。
繼續發揚敢闖敢試、敢為人先、埋頭苦干的特區精神,激勵干部群眾勇當新時代的“拓荒牛”。
在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進程中創造了“敢闖敢試、敢為人先、埋頭苦干”的特區精神。
廣大干部群眾和人民解放軍、武警官兵堅決響應黨和政府號召,發揚不怕累苦、不怕疲勞、不怕犧牲的精神斗志,堅守在防汛抗洪救災第一線,涌現了許多先進典型和感人事跡,展現了中國人民眾志成城、頑強拼搏、敢于勝利的英雄氣概,書寫了洪水無情人有情的人間大愛。
——2020年8月19日,習近平在安徽考察時的講話
進入新時代,深入理解偉大抗洪精神的深刻內涵,有助于我們從中汲取偉大力量,助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
不怕困難、頑強拼搏,反映了抗洪軍民無堅不摧的堅定信念,體現了中華民族英勇頑強的革命英雄主義氣概。
“誓與大堤共存亡”。在中國國家博物館,那塊1998年武漢龍王廟閘口的抗洪“生死牌”上,16位共產黨員的簽字依然鮮艷奪目。
偉大的抗洪精神是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精神的大發揚,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大發揚,是我們黨和軍隊的光榮傳統和優良作風的大發揚。
在中國共產黨堅強領導下,全國軍民以氣吞山河的英雄氣概,降服了洪魔,贏得了抗洪斗爭的偉大勝利。
一次次洪水肆虐,總有黨員干部帶領群眾,不顧安危,不舍晝夜,用身軀抵擋滾滾濁浪,用生命守護堤防安全。
做好非典的預防、治療和控制工作,直接關系廣大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直接關系改革發展穩定大局,直接關系國家利益和我國國際形象。
——摘自2020年6月15日人民日報《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放在心里——習近平同志2003年領導浙江省抗擊非典斗爭紀事》
在抗擊非典的關鍵時刻,黨中央提出“萬眾一心、眾志成城,團結互助、和衷共濟,迎難而上、敢于勝利”的抗擊非典精神。
面對突如其來的非典疫情,在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全國人民以空前的團結和高昂的斗志,打響了一場防治疫病的人民戰爭。
18年后,回望歷史,感悟歷史。那些危難中披堅執銳、逆行出征的背影,讓我們更加堅定了繼續前行的勇氣和信念。
黨和人民共同鍛造的抗擊非典精神,必將激勵我們在新時代新征程上披荊斬棘,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不懈奮斗。
抗擊非典的偉大精神,也在此后為中華民族戰勝各種艱難險阻提供持續不斷的力量。
突如其來的非典災害,嚴重威脅人民健康和生命安全,危害中國社會經濟發展和對外交往。中共中央、國務院審時度勢,及時果斷做出了重大決策,直接領導了這場抗擊非典的斗爭。
要堅持抗震救災工作和經濟社會發展兩手抓、兩不誤,大力弘揚偉大抗震救災精神,大力發揮各級黨組織領導核心和戰斗堡壘作用、廣大黨員先鋒模范作用,引導災區群眾廣泛開展自力更生、生產自救活動。
——2013年5月2日,習近平就四川蘆山地震抗震救災工作作出重要指示
只要我們始終堅守和自覺弘揚偉大的抗震救災精神,勤勞勇敢的中國人民就一定能攜手戰勝各種艱難險阻,從勝利走向新的勝利!
面對突如其來的災難,廣大軍民在黨中央堅強領導下,臨危不懼、迎難而上,全力以赴、共抗國難,進行了一場救援速度最快、動員范圍最廣、投入力量最大的抗震救災偉大斗爭,奪取了最終勝利。
“我們今天要繼續弘揚抗震精神,為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注入強大精神動力。”
大力弘揚偉大抗震救災精神,大力發揮各級黨組織領導核心和戰斗堡壘作用、廣大黨員先鋒模范作用。
偉大抗震救災精神綻放的強大精神動力,必將激勵我們在經受各種考驗挑戰中不斷奪取新的勝利。
在艱苦卓絕的抗震救災中所凝聚的抗震救災精神,成為這場災難留給后人的寶貴精神遺產。
載人航天事業的成就,充分展示了偉大的中國道路、中國精神、中國力量,堅定了全國各族人民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的決心和信心。
——2013年7月26日,習近平在會見神舟十號載人飛行任務航天員和參研參試人員代表時的講話
大力弘揚載人航天精神,是推進載人航天事業發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力量源泉。
65年來,中國航天始終堅守航天報國的初心,堅定航天強國的使命,取得了一系列舉世矚目的輝煌成就。
新時代繼承和發揚載人航天精神,要做到“特別能奉獻”,心懷“國之大者”為民族復興立身立行。
載人航天精神——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斗、特別能攻關、特別能奉獻,成為民族精神的寶貴財富,激勵一代代航天人不忘初心、繼續前行。
奔赴星空的旅途上,“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斗、特別能攻關、特別能奉獻”的載人航天精神宛若我們心中的一顆“長明星”。
事實證明,“特別能攻關”的載人航天精神,孕育在中國航天工程建設的歷史進程中,更發展于中國航天事業的偉大實踐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