載人航天,夢想閃耀在太空
文章來源:解放軍報 作者: 譚靚青 王凌碩 時間:2022-05-10 11:45:31我們注重傳承優良傳統,發揚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斗、特別能攻關、特別能奉獻的載人航天精神,彰顯了堅定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為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增添了強大精神力量。
在數百公里高的太空遙望地球,是怎樣的迷人景象?
渤海灣、黃河入海口、長江入海口……藍白色的地球上,祖國各種標志性的地理位置清晰可辨。
這一幕,來自9月7日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發布的一條高清視頻——神舟十二號航天員在軌拍攝的“從太空看地球”。視頻中,航天員湯洪波變身Vlogger,帶著觀眾來了一場沉浸式的太空之旅。
“今天是第一次如此明確地,清晰地看到北京,好開心。”空間站里,湯洪波和大家分享著喜悅。與此同時,數百公里外的地面上,網友們紛紛感慨:“這可以稱得上是拍攝海拔最高、運動速度最快的Vlog了。”
坐地日行八萬里,巡天遙看一千河。千年之前古人的夢想,在今天變為現實。夢想成真背后,是值得永載史冊的中國載人航天工程。
載人航天事業是人類歷史上最為復雜的系統工程之一。當今世界,發展載人航天是國家綜合國力的直接體現。
今年,距離中國第一艘載人航天飛船神舟五號成功發射、第一位航天員楊利偉首次遨游太空僅僅過去了18年。
18年,中國實現了從載人航天到空間站時代的跨越。在這一跨越巨大的征程中,我國航天工作者不僅創造了非凡的業績,而且鑄就了“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斗、特別能攻關、特別能奉獻”的載人航天精神。
今天,讓我們走近一個偉大的夢想,走近一群人熠熠發光的青春芳華。
一次青春與時間的角力
初秋時節,記者來到浩瀚的巴丹吉林沙漠深處。一片綠洲像一顆璀璨的明珠,鑲嵌在古老的弱水河畔。遠遠望去,發射塔架巍巍矗立,酒泉衛星發射中心就坐落在這里。
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是我國組建最早、規模最大的綜合性航天發射中心,也是我國目前唯一的載人航天發射場。
今年6月17日9時22分,長征二號F遙十二運載火箭托舉著神舟十二號載人飛船,以一往無前之勢沖入澄澈霄漢。隨后,飛船成功進入預定軌道,并完成太陽翼展開。這是中國空間站階段首次載人飛行任務,是中國載人航天史上又一壯舉。
遨游宇宙太空,難忘啟程之艱。
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歷史展覽館的序廳,左右各有一根立柱雕塑,一側為古代飛天,一側為載人航天。兩根立柱遙相呼應、交相輝映,寓意著中華民族千年的飛天夢想在這里成為現實。
63年前,一群年輕人準備去莫斯科航空學院學習。大部分人獲得批準,只有一位20多歲的年輕人未能如愿,因為他的專業是導彈總體設計。
他的名字叫戚發軔,后來成了錢學森的學生。當時的他并沒有氣餒,而是在這條路上堅定地走了下去。
直到1992年9月21日,中央決策實施載人航天工程,59歲的戚發軔擔任神舟飛船總設計師。
我國航天事業起步晚、基礎薄,相比美俄有著數十年的差距,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該走怎樣的發展道路?工程首任總設計師王永志說:“我們要橫空出世,一起步就要趕超到位。”
“趕超”的時間是用一代代航天人的青春換來的。
回想起艱苦攻關的歲月,戚發軔說:“我們白天做晚上做,星期天星期六也做,過年過節也做。”
輕描淡寫的話語背后,是無數航天人奮斗不息的日日夜夜。
1996年,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準備試制神舟飛船相關產品。為了趕上任務的進度,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王連友所在班組需要在10天內完成飛船金屬殼體的組合加工。
當時,專為此次任務引進的設備剛組建好,外方技術人員認為中國工人不可能在短時間內掌握設備操作能力,加工大型復雜產品。然而,王連友和工友們24小時吃住在機床邊,硬是搶在節點前完成了加工任務。
面對各種艱苦環境的考驗,廣大航天工作者在戈壁大漠、浩瀚海洋和科研院所默默奉獻著青春年華:在荒涼的戈壁灘上建起了國際一流的發射場,規模宏大、充滿現代科技氣息的航天城也拔地而起,高技術集成的指揮控制中心、先進的航天測控網開始啟用……
1999年11月20日6時30分,我國第一艘無人飛船神舟一號自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升空,并于次日凌晨成功返回,不僅順利返回主著陸場,而且離預定著陸點只有幾公里。
“神舟飛船采用三艙設計的同時,進行了改進和重大技術創新。用時這么短,簡直不可思議。”這一幕,讓當時的俄羅斯專家忍不住贊嘆。
時至今日,“神一”仍然常常被戚老掛在嘴邊:“我對‘神一’最有感情。因為‘神一’是從無到有,風險很大,成功了很不容易。”
加速!趕超!中國航天用短短七年走完了發達國家用三四十年走過的路。鋪就這條追趕之路的,正是一代代航天人的青春芳華。
一面面飄揚在太空的五星紅旗
身著中國自主研制的新一代“飛天”艙外航天服,航天員劉伯明成功開啟天和核心艙節點艙出艙艙門。將近3小時后,航天員劉伯明、湯洪波先后從天和核心艙節點艙成功出艙,并完成在機械臂上安裝腳限位器和艙外工作臺等工作。期間,在艙內的航天員聶海勝配合支持兩名出艙航天員開展艙外操作。
這一天,是2021年7月4日。距離劉伯明上一次太空之旅,已經過去了13年。
13年前,在神舟七號的首次出艙活動任務中,劉伯明和戰友翟志剛、景海鵬經歷了一次驚心動魄的考驗:打開艙門之時,軌道艙突然響起刺耳的火災警報聲。
劉伯明沉著地將國旗遞給了自己的戰友翟志剛。通過電視信號,全世界觀眾見證了這面由科技人員繡織而成的五星紅旗在太空飄揚。這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太空漫步。
返回后,三名航天員道出了當時的想法:“如果回不來了,就把這舞動國旗的畫面,作為我們的永別吧。”幸運的是,警報原來是儀表出現誤報,只是虛驚一場。
“航天員是載人航天活動的先鋒,他們隨時準備犧牲自己的生命。”一位老航天人曾在日記中這樣說,“最讓人感動的是,有那么多年輕人為了這個犧牲的機會,用盡所有力氣去努力。”
至今,中國人民解放軍航天員大隊已經誕生23年,來自五湖四海的航天員為了同一個夢想,匯聚在一起。
千淘萬漉雖辛苦,吹盡狂沙始到金。成為航天員的道路上有普通人難以想象的艱難險阻,蘇聯航天員列奧諾夫曾形象地稱其為“上天的階梯”——
低壓缺氧訓練,航天員相當于以每秒15米的速度,被提升至海拔5000多米的唐古拉山。冒著氮氣在血管中形成氣泡甚至氣栓的危險,他們的訓練每次都要持續30分鐘以上。
超重耐力訓練,航天員要在時速100公里旋轉的離心機里,承受40秒的8倍重力加速度,呼吸變得異常困難。但他們手邊請求暫停的紅色按鈕,23年從未按下。
如今,記者來到北京航天城的載人航天展覽館。在展館的顯著位置,記者駐足于一面五星紅旗前,不禁想起當年那個特殊的歷史時刻。
2003年,航天員楊利偉乘神舟五號飛船,在茫茫太空,將五星紅旗和聯合國旗幟一同莊嚴展示于太空。
楊利偉第一次天地往返;翟志剛第一次出艙行走;劉旺第一次手控對接,打出漂亮的“太空十環”;王亞平第一次太空授課,為廣大青少年播下科學和夢想的種子;景海鵬和陳冬第一次中期駐留,順利叩開中國空間站時代的大門;聶海勝、劉伯明、湯洪波第一次進入天和核心艙,進駐中國人自己的空間站……
一面面飄揚在太空的五星紅旗,展現了一個歷史悠久又朝氣蓬勃的大國形象,表達著一個不畏艱難、百折不撓的民族的雄心壯志。
一個溫暖的“太空家園”
近期,一條“太空出差三人組”的新聞刷屏網絡。轉眼已近中秋佳節,近400公里外的航天員聶海勝、劉伯明、湯洪波的“出差進度條”已經超過三分之二。
看到這個新聞,我國載人航天工程總設計師周建平的心情,一如10年前的那個傍晚一樣難以平靜。
2011年9月29日,我國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將自主研制的首個目標飛行器“天宮一號”發射升空,標志著中國載人航天飛行邁出意義非凡的一步。望著遠處的發射塔架,周建平一時有些失神。
這是一次需要勇氣和擔當的抉擇。
按照我國載人航天工程“三步走”戰略部署中原本的計劃安排,此次發射本來不在計劃之列。
但隨著2008年神舟七號乘組完成太空行走任務,中國載人航天的工程能力和技術儲備已達到更高水平。沿襲10多年前制定的方案推進,可能錯過創新趕超的重大機遇。
中國航天不能再錯過超越的機會。
10年之后,2021年4月29日,隨著空間站天和核心艙在海南文昌發射場成功發射,中國已經邁入“第三步”載人航天新征程。
這一天,酒泉衛星發射中心工程師柳晗拿出一張特殊的合影。照片上,一個小女孩站在一面五星紅旗前笑得燦爛。這個小女孩是柳晗的女兒,為她拍攝照片的是柳晗。
如今,柳晗已經參加過幾十次衛星發射任務和4次載人航天發射任務,實現了他的夙愿。
早在1958年,柳晗的爺爺柳煥章、奶奶張淑娟就跟隨志愿軍,從朝鮮前線轉戰茫茫戈壁,為首枚東風導彈和首顆人造衛星“東方紅一號”做基礎建設。
不僅是爺爺奶奶,柳晗的父親柳林、母親韓麗玲也一直戰斗在航天發射第一線。為了太空上的中國“家園”建設,許許多多像柳晗一樣的航天人放棄了與家人的團聚。
從1992年到2021年,29年崢嶸路,“神五”“神六”“神七”,直到“神十二”,“單人單天”“多人多天”“太空漫步”,再到建立我們溫暖的“太空家園”……
有外媒評價:“短短幾十年,中國已經從航天領域的‘新手’晉升到‘大師’,這簡直是個奇跡。”
其實,人類任何的偉大壯舉,都不能沒有精神作支撐。
在圓夢太空的實踐中,中國航天人鑄就了偉大的載人航天精神。有人比喻稱,“如果說中國載人航天工程是一艘飛船的話,在無數推進器中,載人航天精神無疑是動力最強勁的一個。”
奔赴星空的旅途上,“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斗、特別能攻關、特別能奉獻”的載人航天精神宛若我們心中的一顆“長明星”。這星光不會隨時間流逝而磨滅。燦爛星光下,是一代代航天人夜以繼日的青春。
- 【社科動態】省社科聯召開2025年第7次黨組理論學習中心組(擴大)學習暨專題黨課
- @廣大社科工作者,請您為湖南“十五五”規劃獻一策!您的金點子很重要!
- 喜報!省社科聯作品榮獲全省精品微黨課一等獎
- 省社科聯召開深入貫徹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學習教育警示教育會
- 湖南省社科聯九屆二次常委會會議召開
- 2025年湖南省社會科學普及主題活動周啟動
- 240余項湖南社科普及活動清單來啦!等你來解鎖……
- 倒計時1天!湖南省社科普及主題活動周明日啟動
- 2025年株洲市社科普及主題活動周啟動
- 2025年永州市社科普及活動周啟動
- 婁底市社科理論界學習貫徹《習近平文化思想學習綱要》座談會召開
- 《常德通史》編纂工作委員會召開第一次全體會議
- 湖南省周敦頤理學文化研究會召開成立大會暨周敦頤理學思想學術研討會
- 湘潭市社科聯到會祝賀湖南科技大學科學技術現代化研究院揭牌成立
- 湘潭市社科聯赴湘潭醫衛職業技術學院調研立項課題推進情況
- 湘潭市社科聯開展“我愛湘潭我的家”志愿服務活動